我是这样确定电脑测试制具的材质的. (原创)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8-3 09:59 编辑在电脑行业执行冲击和振动测试的时候,很多公司都会根据包材来设计测试制具.
目前大家用来制作测试制具的材料一般有: 松木(Yellow Pine), 电木(Bakelite)和代木(Renshape).
一般的制具如图.
那我们如何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作呢?
试验设计
本帖最后由 Jonah_K500 于 2010-10-18 11:37 编辑1. 测试样品的选择.
从上图我们发现一套制具共有6件. 左右两见大小基本一样, 相对其他4件个子要大很多. 其他4件大小结构相似. 故我选择了底部和右部的两个制具.
原来计划用3种不同的材料各制作一个右部和底部的制具. 由于经费的原因. 电木的右边制具没有制作.
所以我最后使用的测试样品有:
松木: 底面 右面
电木: 底面
代木: 底面 右面
2. 测试条件的选取
1. 共振扫描: 2~2000Hz; 0.5 OCT;2~100, 0.1g, 100~2000,1g.
2. 振动传递性能:2.2 Grms
3. 冲击传递性能:45g, 2ms; 105g, 2ms; 45g 26ms.
共振扫描
本帖最后由 Jonah_K500 于 2010-10-18 12:46 编辑测试条件
2~2000Hz
1~100Hz 0.1G
100~2000Hz1G
0.5 OCT
Sine wave.
底面制具测试结果
右面制具测量结果
共振点量测结果:
松木: 1600~1700 Hz
电木: 350~ 450Hz
代木: 1600~1700 Hz
小结: 由于电木制作的制具共振点在试验测试范围以内. 故会对测试结果有干扰. 将电木排除.
期待继续
振动特性比较
本帖最后由 Jonah_K500 于 2010-10-18 13:07 编辑测试条件
2.2 GRMS 15 min/side
Frequency (Hz)
G2/Hz
5
0.001
20
0.01
500
0.01
量测点:
量测结果
1) Sensor on bottom fixture
2) Sensor in System
3) Sensor on upper fixture
小结:
在振动测试过程中, 代木能够更好的传递振动.
冲击性能比较
本帖最后由 Jonah_K500 于 2010-10-18 13:22 编辑测试条件
105G 2ms
45G 26ms
量测点
http://forum.vibunion.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DY4MjV8ZmJhM2U3MGR8MTI4NzM3ODgyNnw2OTc4Mw
测量结果:
1). Sensor on bottom fixture
(参考作用,暂不上传)
2). Sensor in system
45g 26ms 冲击测试结果
105g 2ms 冲击测试结果
3). Sensor on upper fixture.
(参考作用,暂不上传)
小结:
在冲击的传递中, 松木和电木传递能力相当.
结论
本帖最后由 Jonah_K500 于 2010-10-18 13:46 编辑通过以上的一些试验, 我们发现
1. 电木的优点是价格便宜,加工方便. 主要缺点是测试制具重量重, 而且在共振点低,极可能影响测试结果;
2. 代木有较优异的振动和冲击传导性, 而且共振点高, 质量分布均匀. 缺点是国产和进口的材料差异性大. 对于需要异地验证(特别是跨国测试验证)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差异性.
3. 松木有较优异的振动和冲击传导性, 而且共振点高. 但是缺点是质量分布不均匀, 特别是一些树节会干扰测试结果. 而且不同地方生长的松木硬度和松紧度差异大.
综合以上信息. 我们最终选用了代木作为生产制具的材料, 松木作为备用材料.
以上仅是个人的意见, 希望大家能给于帮助. 欢迎指正.
谢谢
呵呵,还有这个应用啊~{:{13}:} 我一直以为电木的是比较好的夹具材料,原来也不是最好的。
有一个疑问:共振扫描时的安装图片,两个固定的压板如果往中间移5-10cm,曲线会不会有些变化呢?甚至改会变测试结果?? 回复 xyxiang1 的帖子
你的问题问得非常好.
如果将压板往中间移结果会有很大的不一样.
我选择在这个点固定的原因是:实际测试过程中, 作用力就是在这附近. 回复 Jonah_K500 的帖子
那为什么实际测试时压板不往中间移呢?个人认这样会更好些。
我选择在这个点固定的原因是:实际测试过程中, 作用力就是在这附近.
不是很明白你的理由,可否解释一下?谢谢! 回复 xyxiang1 的帖子
这个制具是用来在底部托住测试机台的。 而凸出部分正好是接触面,也是力作用的点。
所以我选择在凸起部固定。 1.如果将制具的接触面做大些,即跟样品的底部全部接触不是更好?
2.做振动特性时夹具的平面图,为什么只是四个角受力,中间部分都悬空(即白色部分),然后量测中间悬空部分的夹具响应,这能代表夹具的特性吗?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8-3 09:59 编辑
xyxiang1 发表于 2010-10-20 0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如果将制具的接触面做大些,即跟样品的底部全部接触不是更好?
2.做振动特性时夹具的平面图,为什么只是 ...
1.如果将制具的接触面做大些,即跟样品的底部全部接触不是更好?
这个要看你设计制具的目的.我们的测试是模拟有包材的状况. 所以接触点是固定的. 如果是非包装状态, 我会采用全接触. 如果是全接触设计, 共振量测应该不一样了.
2.做振动特性时夹具的平面图,为什么只是四个角受力,中间部分都悬空(即白色部分),然后量测中间悬空部分的夹具响应,这能代表夹具的特性吗?
同样是为了模拟包装状态.
回复 Jonah_K500 的帖子
这样解释算是合理。
直接用包装做不是更直接,为什么要模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