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5楼carlos的回答:
目前学院里的确如此,我感觉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不是1,2个人能够解决的.学院的很多研究项目的立项不是来自于实际应用,与生产实际脱节的.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一个北大的朋友,他们研究的课题,是经历了几代研究生和博士共同延续完成的,与实际结合的很好,如果仅仅为当时的人拿学位,可能不会有好的结果.
学院可以从理论上开始立项攻关,到后来的人接着完成向现场应用的转化,可能效果要好的多,可惜很多好的研究,没有能够继续下去,就被束之高阁了,学院的研究只有与现场应用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转化.
说实在的我们一些振动的连锁自保,也是不敢真正投用,大型连续化生产停机一次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企业中还是非常需要专业的分析人员的,目前在一些企业里面真正能够胜任的人不是很多.
也听过一些理论专家的授课,但感觉总是纸上谈兵,过多地限于纯理论 的讲解上,各种积分,微分,矩阵的公式让现场人员如同听"天书",而来自于企业一线的现场经验丰富的 人员的讲课,则非常受欢迎,对于给现场人员培训,需要培训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却能够以现场的语言,非常简单地讲解出来,这是学院人员和现场人员的很大区别.我总说:一个专业人员要能够钻到理论中去,还要能够爬得出来.
我举个例子.比如:众多的教科书上,讲到动压滑动轴承的时候,都有一幅图,划出了转子根据旋转方向,向某一个方向偏,但为什么偏,为什么向这个方向偏,都没有直接的讲解,有些就是讲解了也是理论深奥,没有相当理论基础的人很难理解.但我们在企业人员的培训中,却非常简单,大家听的都非常理解和明白,最多几分钟搞定.
我给不少单位讲过故障诊断的课程,总体评价是:比听专家教授的讲课更清楚,明白.其实不是我理论水平多高,也不是专家教授水平低,而是我更明白企业人员的水平和他们希望听到什么,我有更结合现场实际的各种案例,如何把复杂的理论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白,而我们的专家教授缺少的正是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