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1|回复: 10

[其他相关] [转帖]CAM Digest-计算与应用数学通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8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P>topic<BR><BR>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被正式批准立项 <BR></P>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BR>第四届科学计算与应用研讨会(SCA05)成功举行 <BR>第二届科学计算及偏微分方程国际会议暨第一届东亚SIAM研讨会通知 <BR>复杂系统暑期学校将在北京举办 <BR>互联网和网络经济研讨会将在香港举行 <BR>数学系介绍: 广州大学数学系 <BR>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2005年第3卷第2期)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被正式批准立项<BR>From: Zhiming Chen &lt;zmchen@lsec.cc.ac.cn)<BR>Date: Thu, July 14, 2005 5:57 pm <BR>
<P>国家973计划项目<BR>《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介绍</P>
<P>2004年11月9日上一个973计划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以优秀的成绩完成结题评估<BR>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BR>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部分专家即着手进行新一个<BR>973计划项目的申请准备工作。2004年12月初成立了以石钟慈院士为组长的新一个973<BR>计划项目的申请筹备组,在征询了众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于2005年3月14日向科<BR>技部提交了新一个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的申请书,2005年4月21日进<BR>行了复评答辩,2005年6月8日进行了综合评审答辩。2005年6月23日接到科技部通知,<BR>我们新一个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被正式批准立项。</P>
<P>《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二个方面。在科学计算的共性问题研究<BR>方面,项目将在基于后验误差估计的并行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和复杂流动问题的并行自<BR>适应移动网格方法形成既有算法理论、又有程序实现、且有具体应用的完整的创新体系。<BR>在应用目标研究方面,项目将完成千万自由度的完整气候模式的研制;进行千万自由度<BR>三维多介质大变形高温高压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建立能够处理几百个原子的实空间第一<BR>原理计算方法,以该计算方法为基础,在原子和纳米尺度上通过结构设计实现量子调控;<BR>建立非周期(随机)结构的、适用于材料服役行为分析的、从纳米、介观到宏观多个尺<BR>度的多物理多尺度耦合模型和计算方法。<BR>根据上述总体目标,《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项目设立了四个课题组,它们是:</P>
<P>1.创新计算方法的基础理论研究<BR>课题组长:陈志明、许学军<BR>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并行自适应算法与理论, 保结构方法的理论与应用<BR>大规模高速集成电路中电磁信息计算</P>
<P>2. 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BR>课题组长:张林波、莫则尧<BR>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发展系列的高效可扩展并行算法与并行实现技术;<BR>建立2~3个并行数值模拟支撑软件框架</P>
<P>3.复杂流动问题的高性能算法研究<BR>课题组长:王斌、江松<BR>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地球系统模式中的高性能算法研究及应用,<BR>高维多介质大变形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P>
<P>4.材料物性的多物理多尺度计算研究<BR>课题组长:张平文、龚新高<BR>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基于第一原理计算新方法探索<BR>材料物性的多物理多尺度计算模拟</P>
<P><BR>围绕上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2005年6月26日项目专家组根据各组组长的提名,<BR>投票选出了新一个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的55位正式参加成员。专家组<BR>成员一致希望,新一个973计划项目的成员能在两期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上一个973项<BR>目的良好基础上,为完成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努力工作,推动我国科学计算事业不断向<BR>前发展。</P>
<P><BR>陈志明<BR>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BR>2005年7月13日 </P><BR>
<P>附: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专家组成员名单:</P>
<P>石钟慈、沈隆均、王兴华、郭本瑜、陈志明、张林波、王斌、张平文、张洪武<BR>首席科科学家: 陈志明</P>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统计科学研究中心<BR>科学时报2005年7月7日文章,作者:王丹红
<P>“虽然我国经济奇迹般发展,其距离与美国正在缩小,但我国的统计研究水平却与美国<BR>差距拉大。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统计队伍和研究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统计科学的<BR>大量需求,就与纵向相比,我们现在的统计水平恐怕还不如20年前。统计教学与研究的<BR>危机一直存在着。”这是海外华人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范剑青7月6日在中国科<BR>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所讲的。 </P>
<P>据悉,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目前从事统计科学理论与应用研<BR>究的科研人员和海外知名统计科学家组成,主要从事统计科学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BR>范剑青出任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刘军、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姚琦伟、中科院<BR>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研究员陈敏和副研究员邹国华任中心副主任。 </P>
<P>在中心成立的同时,为期3天的“统计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同时举行。 </P>
<P>统计学是量化科学的中心 </P>
<P>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表达、整理与分析的科学,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BR>密切相关。范剑青说,统计学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我们的祖先对统计的重要性<BR>早就有深刻的认识,改革家商鞅在公元前390年就曾说过:“强国需知十三数。”但<BR>在当今信息年代,十三数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P>
<P>传统的统计学主要指官方统计、工业统计和现场统计。现代统计学则注重挖掘数<BR>据包含的信息,让数据说话。范剑青说,今天,计算速度的指数增长、计算费用的大<BR>幅下降给统计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技术革命给数据的收集带来了许多便利,互联<BR>网使统计学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遇到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BR>统计学重要性因此日益彰显。如今,统计学正迅速地渗透到许多尖端科技的研究前沿,<BR>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资讯工程、医学、生物学、经济学、金融学、风险管理、心<BR>理学及社会学等许多领域,成为量化科学的中心,在许多交*学科研究中起着桥梁作<BR>用。他认为,尽管许多科学领域如生物信息与计量金融学所关心的问题很不一样,但<BR>其本质的统计问题、数学问题却是相通的。 </P>
<P>陈敏介绍,统计有很强的预测功能,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比如,当SARS2003<BR>年突然在中国部分地区出现时,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对SARS在北京地区的发展进行<BR>了统计预测,他们提出了在采取最好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被感染人数的<BR>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何时可能会降到最低值,为政府决定调动多少人力、物力、财<BR>力应对疾病的流行提供了依据。 </P>
<P>最后的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测是成功的,SARS病人的实际数量正好在他们预测的<BR>区间内。 </P>
<P>范剑青说,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统计需要,美国于1991年成立了国家统计科学研<BR>究所(NISS),其宗旨是寻找、促进、鼓励和培养与统计科学相关的、具有巨大影响<BR>的交*学科的前沿研究。欧共体也不甘落后,于1997年成立了EURANDOM研究所,其任<BR>务是研究随机现象。为了进一步促进统计与数学科学在科技前沿的合作,美国于2002<BR>年成立了“统计与应用数学研究所(SAMSI)”,与此同时,许多大学增设统计系或生<BR>物统计系。美国数学会的研究报告指出,统计与生物统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占数学<BR>科学研究人员的1/3。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对统计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反观我国,虽<BR>然经济奇迹般发展,与美国正在缩小差距,但我国的统计研究水平与美国的差距却在<BR>拉大。 </P>
<P>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P>
<P>范剑青分析了中国目前统计学水平不如人意的种种原因。他说,20年前,正值国<BR>内改革开放后不久,一批有志于统计学的学者全心致力于统计学研究,当时中国科学<BR>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和系统科学研究所分别有20多位这方面的专家,力量较强,但由于<BR>毕业后学生们一方面到金融、证券部门工作,一方面又大批留学海外,现在国内统计<BR>科学领域的发展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而且由于教学水平跟不上要求,培养的学生<BR>质量也有问题。 </P>
<P>但是20世纪80年代出国的学者如今已经成长起来,在海外形成了强势力量。陈敏<BR>认为,在所有的学科中,华人统计学家在美国的力量是最强的。在美国主要大学统计<BR>学领域的重要岗位基本上都有华人学者,他们分布在各个重要岗位。他说,美国为表<BR>彰在统计学界做出杰出贡献的统计学家,联合世界上5个著名的统计协会在1981年设<BR>立了考普斯“总统奖”,每年只颁奖给一名40岁以下的学者,该奖已成为国际统计学<BR>界的最高荣誉,有“统计学诺贝尔奖”之称,目前已有6位华人学者获得此奖。 </P>
<P>在海外已有成就的华人学者也有强烈的愿望为祖国做贡献,同时国家也急需统计<BR>学人才,陈敏介绍说,“成立这个中心就是为了搭建平台,让年轻的学生在国内就可<BR>直接接触到世界统计学领域的前沿,与最优秀的学者对话,了解他们是怎么思考问题<BR>的。” </P>
<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范剑青希望让中心这个平台发挥桥梁作用,将国外最<BR>优秀的学者请到中国讲学,与国内学者、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将国内的学者和他<BR>们所做的工作介绍给国际学术界。他说:“学术的竞争是文化和人才的竞争,最重要<BR>的是人才,培养人才是我最大的愿望。”他在成立大会上提出两点恳求:“有十几位<BR>国内外的统计名人在中心兼职,我恳求你们在百忙之中每5年为中心培养一名博士生,<BR>改善中国统计高级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中心机构成立了,我恳求研究院的领导制定<BR>一套有弹性的提职政策,减缓统计人才外流,同时用一些优惠条件招聘优秀的统计人<BR>才。” </P>
<P>范剑青梦想中心能揭开中国统计学研究的新篇章,为中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BR>队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并以此为核心,将统计学辐射到其它学科。他鼓<BR>励海外学者为祖国做贡献:“当统计科学发展了,数学也就得到了发展,数学在社会<BR>中的作用也会得到更高的承认,到那时,中国的数学界会感谢你们,会赞赏你们的远<BR>见。统计学的发展势必增进量化技术的开发,给尖端科技赋予更有力的工具,使中国<BR>成为科技强国。到那时,中国的科技界会感谢你们,炎黄子孙感谢你们。”</P>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届科学计算与应用研讨会(SCA05)成功举行<BR>Date: Thu, 30 Jun 2005 20:00:54 +0800<BR>From: "jianguo huang" &lt;jghuang@online.sh.cn&gt;
<P>第四届科学计算与应用研讨会(SCA05)成功举行</P>
<P>第四届科学计算与应用研讨会(SCA05)于2005年6月20日至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BR>会议得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高校计算科学E-研究院资助,由中国<BR>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石钟慈院士和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郭本瑜教授担任会议<BR>主席。与会代表80余人,来自国内和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BR>日本,韩国,俄国,巴西及香港等国家与地区。</P>
<P>会议开幕式由郭本瑜教授主持。石钟慈院士,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和上海<BR>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军教授先后讲话。会议期间,各专家在科学计算与应用领域的<BR>许多国际前沿研究方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P>
<P>大会特邀报告:<BR>Sussane Brenner (South Carolina, USA), <BR>Jin Cheng (Fudan, China), <BR>Weinan E (Princetion, USA), <BR>Roland Hoppe (Augsburg, Germany), <BR>Yvon Maday (Paris 6, France), <BR>Alfio Quarteroni (Ecole Polytechnique de Lausanne, Switzerland), <BR>Masahisa (Kyushu, Japan), <BR>Xiao-Ping Wang (HKUST, Hong Kong), <BR>Ai-Hui, Zhou (CAS, China), <BR>Jack Xin (Austin, USA)。</P>
<P>经会议组委会研究决定第五届科学计算与应用研讨会将于2007年在韩国举行。</P>
<P>会议主页:<a href="http://www.math.sjtu.edu.cn/Conference/meet5/main.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math.sjtu.edu.cn/Conference/meet5/main.htm</FONT></A></P>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届科学计算及偏微分方程国际会议暨第一届东亚SIAM研讨会通知<BR>Date: Mon, 11 Jul 2005 18:31:11 +0800 (HKT)<BR>From: "Prof. T. Tang" &lt;ttang@hkbu.edu.hk&gt;
<P>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Partial <BR>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BR>The First East Asia SIAM Symposium</P>
<P>Call for Minisymposia Organizers:</P>
<P>The aim of organizing the minisymposia is to highlight special topics <BR>and/or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BR>computing and PDEs.</P>
<P>The format of these minisymposia is intended to be that of four to six <BR>(4-6) 30-minute talks on a related topic, e.g., a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BR>or a particular class of applications. As time permits, the minisymposia <BR>may span more than one session of 2 hours.</P>
<P>We encourage interested organizers of such a minisymposia to submit <BR>proposal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some funds are available to support <BR>local expenses for minisymposia organizers.</P>
<P>Registration and Accommodation:</P>
<P>All participants in the conference must register. The registration fee is <BR>US$230/HK$1,800, but those who register by September 30, 2005 need only <BR>pay US$180/HK$1,400. All full-time students may register for half price. <BR>The registration fee includes conference materials, lunches, tea breaks <BR>and a Chinese banquet.</P>
<P>Online registration can be done via<BR>https://www.math.hkbu.edu.hk/SCPDE05/reg/reg.html</P>
<P>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ference can be found in<BR>http://www.math.hkbu.edu.hk/SCPDE05/<BR></P>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杂系统暑期学校将在北京举办<BR>Date: Mon, 4 Jul 2005 14:35:52 +0800 (HKT)<BR>From: "Tao Tang" &lt;ttang@math.hkbu.edu.hk&gt;
<P>2005 Complex Systems Summer Schools<BR>July 11-August 5, 2005<BR>Beijing, China<BR>webpage: <a href="http://www.itp.ac.cn/csss05/"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itp.ac.cn/csss05/</FONT></A></P>
<P>The Complex Systems Summer Schools offer an intensive four-week introduction <BR>to complex behavior in mathematical, physical, living, and social systems <BR>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postdoctoral fellows in the sciences and social <BR>sciences. The schools are aimed at participants who want to obtain the <BR>background and hands-on experience that will help prepare them to do <BR>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areas related to complex systems. </P>
<P>Sponsors: <BR>The Santa Fe Institute (SFI), <BR>The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BR>The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BR>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
<P>Co-directors: John Hollan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d SFI; <BR>Chen Xiao-song,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CAS. </P>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和网络经济研讨会将在香港举行<BR>Date: Sun, 10 Jul 2005 12:09:45 +0800<BR>From: wine2005@cs.cityu.edu.hk
<P>Workshop on Internet and Network Economics<BR>Hong Kong, December 15-17, 2005.<BR>webpage: <a href="http://www.cs.cityu.edu.hk/~wine2005/"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cs.cityu.edu.hk/~wine2005/</FONT></A></P>
<P>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trend in merging theories, methodologies, and <BR>applications in Computer Science, Economics, Mathematics, Management <BR>Sciences for solving problems arisen in Internet technologies, grid <BR>comput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s well as social economic <BR>issues in virtual communities enabled through World Wide Web.</P>
<P>In th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e plan to bring over scientists <BR>from those areas together to provide a forum for researchers working <BR>in Internet and Network Economics and related topics and to exchange <BR>innovative ideas and to be aware of each others efforts and results.</P>
<P>While we solicit papers describing research in the following topics, <BR>papers addressing different aspect but relevant important problems <BR>are also welcome.</P>
<P>* Ad hoc networking and communities,<BR>* algorithmic game theory and online algorithms,<BR>* algorithmic mechanism design,<BR>* auction algorithms and analysis,<BR>* computational general equilibrium and approximation,<BR>* coordinat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BR>* digital goods and information markets,<BR>* e-commerce payment and exchange protocols,<BR>* economics of internet security,<BR>* fixed point algorithms,<BR>* indivisible goods equilibrium,<BR>* incentive compatible protocols,<BR>*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tellectual product pricing,<BR>* majority equilibrium,<BR>* price differentiation and price dynamics,<BR>* pricing models for network congestion protocols,<BR>* pricing of software system, grid computing and utility computing,<BR>* reputation systems,<BR>* security issues and protocols in social networks, social engineering,<BR>* strategic data mining,<BR>* strategic proof protocols,<BR>* other related topics.</P>
<P>All submissions will be rigorously peer reviewed and evaluated on <BR>the basis of the quality of their contribution, originality, soundness, <BR>and significance. The final version will be restricted to 10 pages.</P>
<P>A limited number of high quality short papers presenting novel ideas, <BR>issues, challenges and directions are also welcome.</P>
<P>Authors should submit their munuscripts at conference website:<BR>http://www.cs.cityu.edu.hk/~wine2005/<BR>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wine2005@cs.cityu.edu.hk</P>
<P>Please bookmark the website and note the following submission deadlines:<BR>Submission: July 13, 2005<BR>Notification: August 18, 2005<BR>Final Version Due: september 15, 2005</P>
<P>Xiaotie Deng<BR>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P>
<P>Yinyu Ye<BR>Stanford University</P>
<P>---------------------------------------------------------------------<BR>To unsubscribe, e-mail: computational.science-unsubscribe@optimanumerics.com<BR>For additional commands, e-mail: computational.science-help@optimanumerics.com</P>
<P>Computational Science mailing list hosting is provided by<BR>OptimaNumerics (<a href="http://www.optimanumerics.co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OptimaNumerics.com)</FONT></A><BR>---------------------------------------------------------------------</P>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系介绍: 广州大学数学系<BR>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BR>http://www.chinamath.cn/
<P>广州大学组建于2000年9月,由原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高等师范<BR>专科学校,广州教育学院和(旧)广州大学等九所学校合并而成。广州大学位于经济<BR>繁华的广州市内,是广州市市属综合性大学。目前,广州市正在进行大学城的建设,<BR>在新大学城内,广州大学占地面积1975亩,总投资20多亿元人民币。</P>
<P>数学系下设“几何与代数”、“软件”、“概率统计”、“中学数学教育”、“函数<BR>论”、“高等数学”六个教研室;“信息安全”、“金融模拟”和“信息与计算科学”<BR>三个实验室;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BR>“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安全”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一千二百人,“应用数学”<BR>一个硕士点,在校硕士生三十多人;应用数学研究院是数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设<BR>五个研究所,它们分别是“信息安全”、“数量经济”、“系统工程”、“统计精算”<BR>和“非线性分析”。</P>
<P>近三年来,广州市及广州大学加大了对数学系的投入,办公、教学、科研等条件都有<BR>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新的引进人才的机制的确立,为数学系师资队伍的发展带来了<BR>新的机遇。目前全系共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10人(4名博导),副教授27人,具<BR>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多人。以信息安全等专业为主导的应用数学学科是数学系的重要<BR>发展方向 ,该学科现为广州市及广东省重点学科。在基础数学方向,目前正在加强<BR>建设,该学科现为广州大学重点学科,全系教职工正在努力建设“基础数学”、“概<BR>率统计”硕士点,“信息安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P>
<P>网址:<a href="http://202.192.18.15:8080/webdata/lxy/cn/mathematics/introduction.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202.192.18.15:8080/webdata/lxy/cn/mathematics/introduction.htm </FONT></A><BR>Email: xiaoxuan@mail.casipm.ac.cn<BR></P>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2005年第3卷第2期)<BR>Date: Mon, 11 Jul 2005 18:22:24 +0800 (HKT)<BR>From: "Prof. T. Tang" &lt;ttang@hkbu.edu.hk&gt;
<P>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BR>Volume 3, Issue 2, June 2005 </P>
<P>Articles<BR>Stability of a Traffic Flow Model with Nonconvex Relaxation<BR>Tong Li and Hailiang Liu<BR>pages 101 - 118, </P>
<P>Relative Entropy in Hyperbolic Relaxation<BR>Athanasios Tzavaras<BR>pages 119 - 132,</P>
<P>Stability of the MUSCL Schemes for the Euler Equations<BR>Christophe Berthon<BR>pages 133 - 157, </P>
<P>Approximate Model Equations for Water Waves<BR>Razvan Fetecau and Doron Levy<BR>pages 159 - 170, </P>
<P>An Entropy Dissipation-Entropy Estimate for a Thin Film Type Equation<BR>E.A. Carlen and S. Ulusoy<BR>pages 171 - 178, </P>
<P>Structure-Preserving Model Reduction Using a Krylov Subspace Projection <BR>Formulation<BR>Ren-Cang Li and Zhaojun Bai<BR>pages 179 - 199, </P>
<P>Axial Symmetry and Classification of Stationary Solutions of Doi-Onsager <BR>Equation on the Sphere with Maier-Saupe Potential<BR>Hailiang Liu, Hui Zhang and Pingwen Zhang<BR>pages 201 - 218, </P>
<P>Transport in Semiconductors at Saturated Velocities<BR>Jan Haskovec and Christian Schmeiser<BR>pages 219 - 233, </P>
<P>Two Types of Solution Overshoots in Discontinuous Galerkin Discretization Schemes<BR>Natalia B. Petrovskaya<BR>pages 235 - 249, </P>
<P>An Orthogonal Discrete Auditory Transform<BR>Jack Xin and Yingyong Qi<BR>pages 251 - 259, </P>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P>CAM Digest, 星期六, 2005年7月30日<BR>*******************************************************************************</P>
<P>1. 如你的计算机不可以看中文, 请看相应的网页:</P>
<P>   If you can not view Chinese, please visit the following websites:</P>
<P>   <a href="http://www.math.hkbu.edu.hk/cam-digest-html/05/v05n16.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math.hkbu.edu.hk/cam-digest-html/05/v05n16.html</FONT></A><BR>2. 如你想加入或退出我们的Email数据库, 请看相应的网页:</P>
<P>   If you wish to withdraw from our email database, please visit</P>
<P>   <a href="http://www.math.hkbu.edu.hk/cam-net/indexcn.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math.hkbu.edu.hk/cam-net/indexcn.html</FONT></A> (中文)</P>
<P>   <a href="http://www.math.hkbu.edu.hk/cam-net/"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math.hkbu.edu.hk/cam-net/</FONT></A> (English)<BR>3. 如你想投稿, 或提出改进意见, 请Email</P>
<P>   If you wish to make a submission, or make suggestions, please email</P>
<P>    <a href="http://www.sciei.com/bbs/mailtcam-sub@www.math.hkbu.edu.hk"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cam-sub@www.math.hkbu.edu.hk</FONT></A>, <a href="http://www.sciei.com/bbs/mailtcam-enq@www.math.hkbu.edu.hk"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cam-enq@www.math.hkbu.edu.hk</FONT></A></P>
<P>   或访问上述网页.</P>
<P>   or visit the above-mentioned websites.</P>
<P>*******************************************************************************<BR>Today's Editor:</P>
<P>Ningning Yan (严宁宁)</P>
<P>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s</P>
<P>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P>
<P><a href="http://www.sciei.com/bbs/mailtynn@amss.ac.cn"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ynn@amss.ac.cn</FONT></A> <BR>Today's topic</P>
<P>中科院院士李大潜当选法科学院院士 <BR>中科院陈志明研究员将应邀在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 <BR>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学术年会隆重召开 <BR>马志明、姜礼尚荣获第七届“华罗庚数学奖” <BR>段海豹、席南华荣获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 <BR>范淑琴等荣获第七届“钟家庆数学奖” <BR>数学系介绍: 贵州大学数学系 <BR>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2005年第3卷第3期)</P>
<P>========================================================================<BR>中科院院士李大潜当选法科学院院士<BR>(上海复旦大学供稿)(节选) </P>
<P>在法国科学院近日(6月21日)召开的院士大会上,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大潜教授<BR>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属应用数学、力学及计算机科学学部。在法国科学院院<BR>长的最近来信中,已正式向李大潜教授通告了这一消息,并表示了最热烈的祝贺。信<BR>中说:“您的当选显示了我们科学院的全体成员对您的科学成就及为人的充分肯定。<BR>我们为能有您成为我们中的一员而非常高兴。”这一选举结果已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BR>正式签署,并将在法国科学院的穹顶大厅举行隆重的庆典。</P>
<P>已故美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教授曾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属纯粹数学学部。目前,<BR>李大潜是法国科学院在数学方面的外籍院士中仅有的一名中国数学家,也是法国科学<BR>院成立以来唯一的一名中国籍数学家。</P>
<P>我国科学家当选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迄今共四人,其余三位是汪猷(1984年当选,<BR>化学学部,1997年逝世),王振义(1992年当选,医学科学学部)以及这次与李大潜<BR>一起当选的陈竺(医学科学学部)。</P>
<P>李大潜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复旦<BR>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BR>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高等学校数学研究<BR>与人才培养中心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BR>全国人大代表。</P>
<P>李大潜曾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Collège de France)作访问学者。曾任法国综合<BR>理工大学(Ecole Polytechnique)教育委员会委员。现任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中方<BR>所长,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执行委员等职。</P>
<P>李大潜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论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其中,<BR>对一般形式的二自变量拟线性双曲型方程组的自由边界问题和间断解的系统研究,以及<BR>对非线性波动方程经典解的整体存在唯一性及生命跨度的完整结果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BR>得到国际上的高度评价。</P>
<P>李大潜还坚持数学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电阻率测井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项目达到<BR>国际先进水平,以此为依据而制作的测井仪器已成功地在大庆等十多个油田推广使用,<BR>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P>
<P>李大潜在国内外重要数学杂志上已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多本专著及教材,其中4本英<BR>文专著分别在美国、英国及法国出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国家教委<BR>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国家<BR>优秀奖,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应聘担任14种国际数学杂志编委。</P>
<P>========================================================================<BR>中科院陈志明研究员将应邀在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BR>摘自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网站 </P>
<P>近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志明研究员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的邀请,<BR>将于2006年8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二十五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BR>报告。</P>
<P>陈志明研究员现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常<BR>务副所长,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值分析与科<BR>学计算,重点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元自适应方法和多孔介质中渗流问题的多<BR>尺度计算方法。近年来在椭圆变分不等式的后验误差分析、非线性对流扩散方程的<BR>自适应有限元方法、波的散射问题的自适应PML技术和多孔介质中含机井奇性问题<BR>的多尺度计算等方面获得多项重要成果。他曾于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BR>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获冯康科学计算奖。</P>
<P>========================================================================<BR>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学术年会隆重召开<BR>摘自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网站</P>
<P>由中国数学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的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于7月25日在山东大学<BR>威海分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中外数学家和各方来宾欢聚一堂,迎来了中国数学<BR>界的盛大庆典。出席开幕式的政府官员有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BR>员会副主任王杰、威海市副市长马世和、中国科学院基础局副局长黄勇、科技部国家<BR>奖励办社会力量设立奖励办公室主任原京;出席会议的数学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伟<BR>岳、马志明、文兰、王梓坤、田刚、石钟慈、张恭庆、张景中、杨乐、陈木法、陈翰馥、<BR>姜伯驹、洪家兴、郭雷;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的校长、副校长;<BR>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等300多位著名学者。<BR>还有陈省身数学奖的赞助者香港亿利达集团总裁刘永龄先生、华罗庚数学奖的赞助者<BR>湖南教育出版社社长曾果伟先生。</P>
<P>参加会议的有40多位来自海外的国际著名数学家,其中有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BR>外籍院士、菲尔茨奖获得者S.T.Yau(丘成桐),国际数学家联盟(IMU)主席John Ball,<BR>美国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得主Efim Zelmanov,2006国际数学家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BR>Noga Alon,德国研究基金会Matheon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Martin Groetschel,<BR>美国科学院院士Yum-Tong Siu(萧荫堂),美国科学院院士Nick Katz,法国高等科学<BR>研究院(IHéS)主任Jean-Pierre,Bourguignon;还有国际数学家联盟选派的越南、老挝、<BR>柬埔寨、肯尼亚和南非数学会的代表。</P>
<P>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展涛校长主持。中国数学会文兰理事长作了题为〈迎接新的机遇<BR>与挑战〉的讲话。他首先对国内外所有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主办方山东大学为会议<BR>的成功召开投入的巨大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讲话回顾了中国数学会70年的不平凡的<BR>发展历程,歌颂了老一辈数学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列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数学取<BR>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我国举办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巨大成功,并对我们面临的机<BR>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国际数学家联盟(IMU)主席John Ball教授发表了热情的讲话。<BR>中国数学会三位前任理事长杨乐、张恭庆、马志明分别发表了精彩的讲话。山东省副省<BR>长王军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杰等有关方面领导和来宾也在开幕式上发<BR>表了热情的讲话。</P>
<P>开幕式上颁发了第七届华罗庚数学奖、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第七届钟家庆数学奖。<BR>华罗庚数学奖是由湖南教育出版社赞助,奖励我国有系统贡献和影响的资深数学家,<BR>每年一人。陈省身数学奖是由香港亿利达集团总裁刘永龄先生赞助,奖励我国有突出<BR>研究成果的中青年数学家,每年一人。钟家庆数学奖是奖励国内优秀的博士生和硕士生,<BR>每届数人。第七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马志明<BR>和上海同济大学数学研究所姜礼尚;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数学<BR>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段海豹、席南华;8名博士生和两名硕士生获得了第七届钟家庆数<BR>学奖博士生奖。根据陈省身先生生前的提议,中国数学会为刘永龄先生赠送了题为<BR>“数学之友”的匾额。颁奖活动是在欢快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P>
<P>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它的主要内容是学术活动。在<BR>5天的时间里,将有100余场学术报告,其中包括9个1小时全场报告和近百场 45 分<BR>钟报告,内容涉及现代数学的各个领域。会议期间还有4场公众演讲。1小时全场报<BR>告人皆为当今世界上引领方向的重量级数学家,世界45分钟报告人为长江学者、国<BR>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这些报告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BR>充分显示了我国数学发展的坚强实力。 </P>
<P>中小学数学教育是当前我国数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由中国数学会和北京师范<BR>大学共同主办,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和全国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BR>协办,威海市数学科学学会承办的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创新论坛”与中国数学会<BR>70周年年会同步举行。由山东大学数学学院主持的中国数学院长论坛也将在会议期<BR>间举行。</P>
<P>会议期间还将召开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讨论通过有关中国数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BR>提交的关于中国数学会组织机构改革的方案</P>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志明、姜礼尚荣获第七届“华罗庚数学奖”
<P>第七届“华罗庚数学奖”在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颁发。</P>
<P>第七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奖者:</P>
<P>马志明</P>
<P>马志明在随机分析及相关领域有重要贡献。他研究狄氏型与马氏过程的对应关<BR>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人合作建立了拟正则狄氏型与右连续马氏过程一一对<BR>应的新框架,圆满地解决了该领域存在20年之久的难题。他与合作者证明了<BR>Wiener空间的容度与所选取的可测范数无关,是Malliavin算法的基础。他还在<BR>薛定谔方程的概率解、构形空间的随机分析、奇异位势理论、费曼半群、随机<BR>线性泛函的积分表现、无处Radon光滑测度、正则条件概率、随机整值测度等方<BR>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BR>马志明于2000年元月至2003年12月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其间担任2002年国际<BR>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主席。</P>
<P>姜礼尚 </P>
<P>姜礼尚长期从事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他在自由边界问题的理<BR>论及其相关的控制问题以及偏微分方程在渗流、金融等应用领域进行了深入研<BR>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解决了二相Stefan问题古典解的存在性及其自由边界的<BR>正则性问题,并在不可逆相变问题,Musket问题,多重介质渗流以及重构风险<BR>资产波动率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既有深刻理论意义又紧密结合实际<BR>的重要成果。他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享誉国内外数学界。</P>
<P>第七届(2004-2007)“华罗庚数学奖”评选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P>
<P>主任:文兰<BR>委员:王跃飞 龙以明 巩馥洲 李安民 吴宗敏 张继平 袁亚湘 郭雷</P>
<P>========================================================================<BR>段海豹、席南华荣获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P>
<P>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在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颁发。</P>
<P>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获奖者:</P>
<P>段海豹</P>
<P>段海豹1987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导师姜伯驹。1987年到中国科学院系统<BR>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先后在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爱丁堡大学任教及<BR>从事合作科研。1991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任副教授,1995年晋升教授,2001年到中<BR>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百人计划工作。<BR>段海豹的研究领域是代数拓扑,微分拓扑与代数几何。主要贡献包括:推广了经典<BR>的Bosuk-Ulam定理;解决了双切球问题、拓扑群自映射的Brown猜想、关于Poincare<BR>流形的Kreck问题。解决了Schubert计数演算基础(即Hilbert第15问题)的核心课<BR>题:Schubert簇的乘法法则。</P>
<P>席南华</P>
<P>席南华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4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R>1995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2001年在第二届世界华裔数学家大会上获<BR>晨兴数学奖(全球华人数学奖)银奖。<BR>席南华从事代数群与量子群方面的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结果。他对<BR>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Lusztig关于基环的猜想。此工作以专著形式发表于Memoirs <BR>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cciety。对著名的Deligne-Langlands关于仿射Hecke<BR>代数的猜想,他证明了除个别例外,该猜想成立,并证明了对某些单位根该猜想需<BR>修改。该工作是他的专著Representations of Affine Hecke Algebras的主要内容。</P>
<P>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评选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P>
<P>主任:文兰<BR>委员:王跃飞 龙以明 巩馥洲 李安民 吴宗敏 张继平 袁亚湘 郭雷</P>
<P>========================================================================<BR>范淑琴等荣获第七届“钟家庆数学奖”</P>
<P>第七届“钟家庆数学奖”在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颁发。</P>
<P>第七届“钟家庆数学奖”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者:</P>
<P>范淑琴 清华大学数学系<BR>关庆杨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BR>梁 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BR>明平兵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BR>张端智 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BR>蒋达权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BR>李 明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BR>周 勇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P>
<P>第七届“钟家庆数学奖”优秀硕士论文奖获奖者:</P>
<P>韩 飞 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BR>刘华宁 陕西西北大学数学系 </P>
<P>第三届(2005-2007)“钟家庆数学奖”评选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P>
<P>主任:王跃飞<BR>委员:冯克勤 叶向东 巩馥洲 吴宗敏 吴美娟 张伟平 陈化 周向宇 郑忠国 冯联刚 <BR>========================================================================<BR>数学系介绍: 贵州大学数学系<BR>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BR><a href="http://www.chinamath.cn/"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chinamath.cn/</FONT></A></P>
<P>贵州大学数学系成立于1942年,隶属于贵州大学理学院,位于贵州大学主校区,座落<BR>在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著名风景名胜区—花溪河畔。</P>
<P>我国著名数学家萧文灿先生、著名运筹学家越民义先生曾在此任教。在过去的60年中,<BR>贵州大学的数学学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BR>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不断向前迈进;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的优<BR>秀人才,两千余名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外各行各业,很多人都已成为业务骨干,<BR>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P>
<P>数学系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7名,有教授7人<BR>(包括省管专家2名),副教授1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名,其中有博士导师3人,<BR>硕士导师10人。主要研究方向有:非线性分析与对策论、偏微分方程与最优控制、<BR>微分方程数值解、数理统计及应用、特殊矩阵及应用、网络技术及应用等。</P>
<P>数学系现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BR>拥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三个硕士点和计算数学、逻辑学两个硕士专<BR>业方向,并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数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建有应用数学与建筑力学<BR>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电子资料实验室和数学研究所、<BR>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系资料室藏书6万余册、国内外学术期刊120多种。为教学<BR>和科研营造了良好的环境。</P>
<P>1998年,基础数学专业成为贵州省重点学科。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R>2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贵州省教育厅基金3项;近五年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共发<BR>表了学术论文150余篇,并有多项成果获奖,其中包括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BR>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贵州省教学研究成果奖3项。</P>
<P>贵州大学数学系走过风雨60年,60年铸就了不少辉煌和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将秉承数<BR>学系的光荣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学科建设,为兴黔富民、为西部大开发作<BR>出更大的贡献。</P>
<P>网址:<a href="http://www.gzu.edu.cn/otherdep/cse/math/index.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www.gzu.edu.cn/otherdep/cse/math/index.htm</FONT></A><BR>Email: <a href="http://www.sciei.com/bbs/mailtxiaoxuan@mail.casipm.ac.cn"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xiaoxuan@mail.casipm.ac.cn</FONT></A><BR>========================================================================<BR>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2005年第3卷第3期)<BR>From: "Communications in Math Sciences" &lt;<a href="http://www.sciei.com/bbs/mailtjcms@math.wisc.edu"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jcms@math.wisc.edu</FONT></A>&gt;<BR>Date: Thu, July 14, 2005 10:35 pm</P>
<P>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CMS) Vol 3, No.3, 2005<BR>to be published in September 2005</P>
<P>Abstract is available at <a href="http://www.math.wisc.edu/~jcms"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www.math.wisc.edu/~jcms</FONT></A></P>
<P>full articles will be available at <a href="http://www.intlpress.com/CMS"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www.intlpress.com/CMS</FONT></A></P>
<P>Shi Jin and Xin Wen<BR>Hamiltonian-Preserving Schemes for the Liouville Equation with<BR>Discontinuous Potentials</P>
<P>Mauro Garavello and Benedetto Piccoli<BR>Source-Destination Flow on a Road Network</P>
<P>Patrik O. Kano, Moysey Brio and Jerome V. Moloney<BR>Application of Weeks Method for the Numerical Inversion of the Laplace<BR>Transform to the Matrix Exponential</P>
<P>Alessandro Morando and Denis Serre<BR>A Result of L^2-Well Posedness Concerning the System of Linear<BR>Elasticity in 2D</P>
<P>Laurent Gosse and Olof Runborg<BR>Finite Moment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s to Multiphase Computations in<BR>Geometrical Optics</P>
<P>Jishan Fan and Song Jiang<BR>Well-Posedness of an Inverse Problem of a Time-Dependent Ginzburg-Landau<BR>Model for Superconductivity</P>
<P>Daniele Funaro and Giuseppe Pontrelli<BR>A general class of finite-difference methods for the linear transport<BR>equation</P>
<P>Li-Tien Cheng and Yen-Hsi Tsai<BR>Visibility Optimization Using Variational Approaches</P>
<P>Markos Katsoulakis, Andrew Majda and Alexandros Sopasakis<BR>Multiscale Couplings in Prototype Hybrid Deterministic/Stochastic<BR>Systems: Part II, Stochastic Closures</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2-20 22:28 , Processed in 0.06091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