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7|回复: 0

[其他相关] 永怀初心,力行使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郭永怀烈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2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1.png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的山河。
----郭永怀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很多年轻学生对郭先生的名字和他的丰功伟绩有点陌生,但是让中国扬威世界的导弹、原子弹和卫星就有郭先生的卓越贡献。1999年,中国政府给23位两弹一星元勋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先生是23位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这是实打实的23位,不像现在老凑十百千万这些数字)。只是因先生逝世较早,所以年轻人了解甚少。

郭先生于1909年4月4日生于山东荣成,1968年12月5日,郭先生因飞机失事殉职。

郭先生自幼天资聪慧。10岁时,父亲将他送到学堂里读书习文。17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20岁考入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22岁预科班毕业后直接转入本科学习物理学专业。两年后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继续深造。
2.jpg
1938年夏,郭先生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为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生。

1940年8月,郭先生一行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1941年,郭先生又赴当时国际上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和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于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这里,他也遇到了平生的知己钱学森师兄。

1946年秋,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部的基础上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请郭先生前去任教。郭先生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此后,声名大振的郭先生应聘参加了美国数学学会,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不久,他又成为康乃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3.jpg
1949年,郭先生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郭先生由此驰名世界。
4.jpg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郭先生决定回国建设新中国,毅然决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他毅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他掏出十几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地丢进火里,烧成灰烬,这令在场的学生惊呆了,夫人李佩教授当时也感到可惜。
5.png
当时已任中国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致信郭先生,盼他回国。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先生动身归国!郭先生携全家回国后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科技界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他和家人,中国科学院则安排他和钱学森一起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

1958年,郭先生与钱学森先生等负责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1960年7月,苏联政府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这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核工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郭先生临危受命,他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国家成立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开始了“两弹”研制工作。郭先生历任九所副所长、九院副院长,负责力学和工程方面的领导工作。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6.png
为了便于科技攻关,九院成立了四个尖端技术委员会,郭先生领导场外试验委员会。场外试验涉及到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环境试验等任务,负责进行核武器研制的实验和武器化。郭先生一方面为科研人员传授爆炸力学和弹头设计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致力于结构强度、振动和冲击等方面的研究,加速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前期试验。
7.png
在郭先生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中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先生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郭永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8.png

9.png
在对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郭先生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瀑法为主攻研究方向”的思路。为确立核武器装置的结构设计,郭先生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为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所一直沿用。
10.png
1961年7月,郭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与郭先生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11.png
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先生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郭先生牺牲一年多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在核弹武器化的后期研究中,郭先生相继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主张,后来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郭先生这些主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
12.png
对氢弹,郭先生也从结构形式、弹体重量、减速装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科学见解,从而保证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的圆满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68年10月3日,郭先生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以及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3.png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先生,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

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先生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

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当人们辨认出郭先生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先生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14.png
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先生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随即下令彻查这一事故,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的消息 。此时郭先生刚满59岁,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此前郭先生这位以空气动力学研究驰名世界的科学家,为准备这次试验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 。

郭先生牺牲的第22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称号。同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19 18:49 , Processed in 0.07251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