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2|回复: 0

[经典算法] 解读AlphaGo的论文算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作者:
赵昊彤
博士

                       

二十年前我还是一名本科生的时候,就对计算机算法很感兴趣。当时深蓝战胜了卡斯帕罗夫,大家都普遍会议论到围棋,并且基本的观点都一致,就是计算机虽然在国际象棋上战胜了人类,但是离在围棋上战胜人类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没想到二十年后,我已经可以借助先进的4G通讯技术,实时收看AlphaGo在围棋上击败人类的全过程,真的是感慨万千。

虽然我不做科研很多年,但出于兴趣还是将DeepMind团队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阅读了一遍。之后发现,很多围棋爱好者、很多对AI感兴趣的人虽然在网上发表了诸多议论,但是很少有真正了解AlphaGo是怎样“思考”和下棋的。考虑到很多AI领域、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家不屑于科普AlphaGo的“算法”,而更多的人又不愿意去啃那篇论文,干脆我就来抛砖引玉,将AlphaGo的“思考过程”和大家做个普及性分享,并谈谈自己针对未来AI和深度学习领域的认识。
一、AlphaGo“思考”的过程
考虑到我们人类认识问题都愿意自顶向下,先看到全局再看局部。所以我先介绍一下AlphaGo“思考”的全过程。
形象地说,AlphaGo有四个思考用的“大脑”,也就是DeepMind团队训练出来的四个神经网络,用论文中的符号表示,就是Pπ、Pσ、Pρ和Vθ,为了方便起见,给它们起名为“快速走子网络”、“专家训练网络”、“自我提升网络”和“价值判断网络”。前三个神经网络都以当前围棋对弈局面为输入,经过计算后输出可能的走子选择和对应的概率,概率越大的点意味着神经网络更倾向于在那一点走子,这个概率是针对输入局面下所有可能的走子方法而计算的,也就是每个可能的落子点都有一个概率,当然会有不少的点概率为0。第四个神经网络是进行价值判断的,输入一个对弈局面,它会计算得出这个局面下黑棋和白棋的胜率。
简单的解释一下前三个网络的区别:“快速走子网络”是一个比较低水平但是计算量也很小的神经网络;“专家训练网络”的参数都是通过职业棋手对弈的棋局训练出来的,它的激活函数和具体的卷积核数量以及相应神经元数量会与“快速走子网络”有所不同,表现为计算量不同,水平也不同;“自我提升网络”是在“专家训练网络”的基础上,通过电脑自我对弈的大量棋局进行提升训练后的网络,理论上讲水平更高,计算量与“专家训练网络”是一样的,只是训练出来的参数不同。
训练好这四个神经网络之后,AlphaGo就可以开始与人对弈了。对弈过程中,AlphaGo的“思考”是通过蒙特卡洛博弈树搜索和模拟来实现的。大致步骤如下:
(1)假设当前棋局状态为St,对于每一种可选择的走法a,选择走a之后的棋局价值Q(St,a)与“专家训练网络”计算出的走a的概率P(St,a)之和最大的那种a,记为at。注意,这里面的Q(St,a)不是简单的靠“价值判断网络”计算出来的,而是“价值判断网络”计算结果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的加权平均;这里的P(St,a)也不是直接用“专家训练网络”计算出来的,而是正比于Pσ(St,a)/(1 N(St,a)),N(St,a)是(St,a)这个节点所经过的搜索次数,为了鼓励搜索模拟,“专家训练网络”所得到的走子概率用搜索次数进行了衰减。
(2)按照(1)中的方法继续搜索选择下一级节点,直到搜索下去碰上一个叶子节点,也就是原来没有再继续展开的、没有评估过的节点。
(3)将这个叶子节点SL展开,并用“价值判断网络”计算其价值Vθ(SL),然后用“快速走子网络”在这个节点的基础上进行多局自我对弈,根据多局对弈的胜负比率来估算胜率Z(SL)。最后使用Vθ(SL)和Z(SL)的加权平均来估算此节点的胜率。
(4)将估算结果反向更新到这次搜索途经的全部节点,反向更新公式稍复杂,就不再列了,本来目的就是普及性介绍嘛。
(5)之后再从St开始,仍然按照(1)的规则重新搜索。
至于蒙卡搜索模拟到什么时候,取决于给AlphaGo多长的时间走一步棋,时间快到的时候,AlphaGo就停止搜索模拟,并以跟节点St下搜索途经次数最多的节点(因为每次都是选最佳节点搜索模拟,所以搜索结束后就以途经次数最多作为标准了)作为自己本步的着法。
以上就是AlphaGo思考的全过程,其实和人类很类似,有思考下一步着法的“大脑”,有判断局面价值的“大脑”,然后再向后推断若干步,确定自己的“走法”。
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极简介绍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卷积神经网络。先说神经网络,就是模拟人类或者动物大脑,用若干个神经元共同计算逼近某种复杂计算(函数)的方法。其实任何一种价值判断都可以理解为某种多元函数,输入若干数据(信息),输出结论。数学上可以证明,使用神经网络(多层)可以无限逼近这些多元函数。
拿围棋来讲,假设每种局面下会有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走法,那么就可以将局面作为输入,理想走法作为输出形成一类多元函数。理论上,神经网络可以无限逼近这个函数。由于围棋局面可以看成一个19*19的图像,而卷积神经网络(CNN)又是处理图像比较理想的方法,所以DeepMind团队就使用了CNN。
当然CNN为什么设置为13层的神经网络,每层的卷积核有几个,激活函数是什么,使用什么样的误差传递函数来反向训练这个神经网络,这些都需要尝试,这才是DeepMind团队最主要的成果,当然论文里面也不会详细说了。
一个问题是,训练最基础的“专家训练网络”所使用的数据是大量职业棋手的棋局,但是没有理由认为职业棋手的走法就是最佳走法,所以这种训练实际上是用一种有误差的数据进行的,当然训练出来的神经网络也不会绝对理想。但是,如果AlphaGo真的在这种训练下达到高水平,以后可以考虑使用高水平AlphaGo自我对弈的棋局重新训练形成“专家训练网络”,也许效果会更好。
三、关于论文中的几个有趣事实
(1)“快速走子网络”计算一次需要2微秒,“专家训练网络”计算一次需要3毫秒。
(2)“快速走子网络”与专家走法的匹配准确度为24.2%,“专家训练网络”则为57%。
(3)“自我提升网络”和“专家训练网络”对弈胜率为80%。
(4)“价值判断网络”在使用职业棋手对局数据进行训练时,发生了过度拟合的情况,训练组偏差0.19而测试组达到0.37,说明泛化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用了“自我提升网络”自我对弈3000万局作为“价值判断网络”的训练数据,基本解决了过度拟合的问题。
(5)DeepMind团队发现,在蒙特卡洛树搜索时,计算下一步走子概率使用“专家训练网络”效果要优于使用“自我提升网络”,虽然“自我提升网络”与“专家训练网络”对弈时胜率高达80%。但是在训练“价值判断网络”时,使用“自我提升网络”自我对弈的棋局效果好于使用“专家训练网络”。
(6)计算上,多线程搜索使用CPU处理,策略和价值并行计算使用GPU处理。单机版的AlphaGo使用了40个线程、48个CPU和8个GPU。分布式版的AlphaGo使用了40个线程、1202个CPU和176个GPU。
(7)分布式版本对单机版的胜率为77%。
四、澄清一些观点及个人思考
(1)AlphaGo有自己的“棋风”么?
从人类的角度看,某个固定版本的AlphaGo肯定会有自己的“棋风”,因为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参数就决定了它会如何“判断”,蒙卡搜索算法又决定了它的“思考”过程,这些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它的走棋风格。但是这种风格是在大量数据训练后形成的,肯定与人类的风格很不一样。它未必有系统的、前后一致的特点,它的风格更多体现在某种局面下会有怎样的判断倾向。当然,是否能够被人类准确抓住不好说。
(2)AlphaGo在第四局“抽风”的bug好解决么?
个人认为不好解决。训练形成的神经网络里面有大量的参数,这些参数都不是程序员设定的,而是软件自己学习形成的。如果这些参数不尽合理,在某些局面下会误判,那么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新训练或者加强训练,绝不可能由哪个人直接修改某些参数来消除bug。严格的说,没有哪个人敢随意修改神经网络参数,所以在与李世石这五局对局过程中,AlphaGo版本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3)关于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技术下的可能发展?
首先,个人认为那种能够威胁人类的AI还远远看不到希望,目前的AlphaGo是在“监督”下学习,还算不上完全自我学习。即使不久的将来能自我学习了,也不过是针对围棋,并不是万能的“学者”。我觉得人类还没必要担心AI会威胁人类。
其次,AI这次在围棋上战胜人类顶尖高手,基本证明了所谓的“棋感”、“棋风”、“大局观”等围棋高手所谈论的虚的能力,并不是人类独有的,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也会有。所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相信电脑也会能够欣赏艺术(音乐、画作、小说、笑话),能够创作文学、艺术作品,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形成自己的“情绪”。但是这些都不是人类害怕AI的理由,因为这些始终都是通过计算实现的,其实是我们人类可控的。
未来的AI可以帮助人类搞科研、分析数据、协助医疗、创作诗歌、写新闻报道等等,我相信这些都会是人类科技的进步,都会让生活更美好。当然在享受这些美好的同时,也需要记住,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双刃剑,AI也可以用来骗人、作恶,这就需要善良的人类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措施,通过法律,禁止人们开展“坏”AI的研究。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19 18:42 , Processed in 0.07107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