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与振动有关的事(之二)
(接第一集)系里领导发现,我们四个人(包征宇、陈章才、王树勇、我)的成绩要比研究生的成绩高很多,我们平均都90多分,而他们研究生平均才70多分。我们一起上课、一起下课,共同的课程、共同的教材、共同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是我们聪明,只不过是更用功一些罢了。于是系领导主动与我们接洽,征求我们意见,问能否留下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注意,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我们犹豫不定,因为不知只拿一个硕士证,今后有何用。后来和家里、系里、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院反复询问,告诉我们有好处,就是凭硕士学位证,可以直接考博士!于是年龄小的我和王树勇就留了下来继续干下去了!
我留下来后,跟着褚亦清教授。他就是搞振动研究的,当时正在做某型装甲车辆的振动优化设计,我于是就有点紧张、有点茫然、有点幸运地一头撞向了“振动”的第二道门。
在褚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对随机振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优化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帮助老师解决了几个小难题。又经过一年半的认真学习和研究,终于在89年之前,顺利毕业,返回唐山学院继续任教。
由于只有单个硕士学位证,所以考博成为必然。受唐山学院考研(回来后,有服务期)的限制,到94年终于解禁,而且和褚老师、梅老师都取得了联系。正当我准备好了再考北理工时,情况突然发生了变故,。。。。。。,结果是,我进入了天津大学力学系,这是为什么呢?
(又是凌晨1:50了,明天再写吧,今天事情太多了,明天又得上班了)
初来乍到,慢慢学习!希望新的一年能有新的收获! 本帖最后由 guiqing_chen 于 2011-1-8 00:22 编辑
我-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们
----- 那些与振动有关的事(之三)
(上接第二集)为什么考进天津大学呢?这是因为当时我院在天大上学的人多,像杨志安、李文兰、刘宝会等,在唐山的另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现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合并后改名为:河北联合大学)在天大的好朋友如梁英华、刘伟、刘云川、王绍杰、刘英利等,大家皆劝我来天大,我这外向人也爱凑热闹;另外,我也考虑天大到唐山只有北京到唐山的一半(当时火车很慢,北理工到北京站的103路更慢),每周末回家可节省半天时间(当时孩子还小,想孩子,也想孩子他妈呀!);综合各方面原因,我最终选择了天大,选择了邱家俊教授,选择了机电耦联系统----三峡水电机组主轴系统由电磁作用激发的非线性振动作为研究课题。邱老师是国内机电耦联非线性振动方面的首席专家,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也就是算作勉强进入了“振动”的第三道门。此中既有收获,也有遗憾,而且遗憾还真不少,。。。。。。
纠结的振动,深奥的振动,难念的经,忧郁的职业,领导不重视,同仁不理解,神啊!{:{40}:}{:{35}:} 我与振动结缘
我与振动结缘源自我的硕士论文选题,我的选题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故障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因为我们教研室的众教授们都是搞维修的,又加上有两位导师去英国的大学留过学,所以我们的维修理论还是很前沿的,提起王文斌,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想必都知道。现在,比较流行的理论是基于状态的维修(CBM)和预测与健康管理(PHM)。那么所有这些理论的基础则是故障诊断,我们的研究主要是机械领域的故障诊断。就这样,我就和振动结缘了。在做硕士论文时,主要分析了时域的几个特征参数,然后用的小波包频带能量做的故障诊断和预测。但是也发现了很多困惑我的问题。
一、 变速变负载条件下的故障诊断,刚开始想用一个统一指标的方法但是最后没有成功。
二、 一些新的理论的学习,比如说分形理论,粒子滤波、希尔伯特-黄变换。
对于整个的故障诊断问题,还是很困惑。比如说,齿轮箱中轴承的故障诊断,如何去除齿轮箱振动的影响,进而对轴承进行故障诊断。如何才能探测出早期故障,有何良好的方法。特别想寻求一些有创新的方法,需要在SCI上检索几篇,很是困惑,要不这博士也不好毕业。以后和振动就是朋友了,需要天天思考,天天分析它。
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和振动论坛的诸位高手进行请教和交流,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小话振动噪音渊源
04年换的工作,开始接触振动和噪音的检测,当时条件简陋,噪音就用噪音计象征性的测一测,振动则是用苏南环试的试验台比划比划。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振动台的传感器线,工作人员装卡产品时,总能把传感器线弄折,3天两头换线,影响工作,极其郁闷。后来弄了一个金属外套,这回怎么拌也弄不折了。
后来陆续进了OROS的设备,LMS的测试设备,淘汰了原有振动试验台,引进新的大推力试验台,建立半消声静音室,我才逐渐的完善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分析经验,第一次拿着产品的噪音分析报告去汇报的时候,领导就是不相信我的检测是正确的,他认为我测的结果一看就不对,我在他的办公室里呆了两个小时才让他明白 经过处理的数据不是以时间为横坐标的,经过这一番阵仗,我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了,模糊地概念弄清楚了,终于能说出自己干的是什么事情了,也许当时说过一些错误的理论或者瞎说了很多,但当时我是比领导懂的,最终领导被我说服了,从此开始喜欢振动噪音,不为别的,有成就感啊,我们单位我最牛。
我的第一个徒弟来的那么的快,来得那么的猛
06年我的工作重点发生变化,振动和噪音传了一个新来的同事,以下简称大徒弟,老大聪明好动,学东西快,能想招,很快就独当一面,振动噪音检测我不用费一点力,而且老大自学能力强,现在他的徒弟都出息了,另外,我的大徒弟很顽皮,不止一次在年节时,为他和他的徒弟向我这个当了师爷的人要红包,我去,没有我,哪有他,现在懂的比我还多了。
这几年这方面检测做得少,但理论的丰富一直没有落下,搞这方面的朋友,一定要精通这类仪器中的一种,最近和老总出差,原定是二徒弟去的,(二徒弟做事扎实,但太过求稳),在公司试测时我跟着看看,结果调节仪器太慢,还要想。老总知道我用的遛,结果我挨累。现在感觉思路打开了,技术问题可以多渠道的解决,论坛啦,买书下书啦,电话请教了,不像新人那样摸不到头脑。新人的最好办法是问百度,我的办法是不光问百度
希望下次不要让我拿着30公斤的仪器装备无助的出差了,毕竟我不是棒小伙了
楼上的都是老前辈们了,和大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比,我可怜的多了。
本人本科二年级,机械专业,大一时学院要求本科生进实验室,我所进的实验室是润滑理论研究所,“研究方向”(如果我配得上这几个字的话)是振动检测及处理,本科生,什么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懂,数理方法没学过,四大力学只学了理论力学,编程语言半吊子。
我所在的所谓的学风严谨的重点大学,原来只不过是大家对GPA锱铢必较,至于其他的能力,想必和其他大学一样,流于表面吧。
然而,现在已经是大二了,混日子人云亦云肯定不行了。希望在这个论坛上可以领略到学术的魅力,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物流人生中的“振动”事
在说振动前先介绍一下时下很流行的“物流”。我是北京物资学院物流专业毕业的,学校主要侧重理论研究,工科方面、设备硬件、系统软件等物流的关键点都是蜻蜓点水带过,学校也没有几个工科的老师,对硬件基本不了解。我们自然也就在懵懵懂懂中结束了专业学习。找工作倒是很顺利,去了物流公司,你们猜干什么?干苦力、扛货物、跟车跑车、睡仓库、跑客户、拉业务、残酷的竞争...终于熬到门店经理了,突然发现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差的太多,毅然决然辞职想自己干物流货运。不当家不知油盐贵,结果1年还没结束,赔了30万。惨!那时候真是觉得人生到了尽头。也就在这个时候,30岁的我突然得到了一对双胞胎公子,那个幸福啊,让我觉得人生应该还有惊喜,自己应该去寻找。
在摸索中找到之前的一个哥们是做变压器运输的,他们运的都是大家伙,利润不错。也就在这时,他告诉我说有个仪器的资料他看不懂,让我翻译一下,但我把整个资料翻译和校对完成时,我决定做物流测控的振动冲击仪,这个行业在国内基本是空白。
现在说说物流中的振动是怎么回事。比如超大型变压器在出厂前组装好了,非常高大,在运输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损坏,那种损失时无法估量的,那么变压器厂就和物流公司签订协议,让他们在运输过程中控制冲击和振动,如果超过振动冲击极限值,物流公司就违约,相关责任就由他们承担了。自然,物流公司就会非常小心的运输。他们采用的就是必不可少的物流冲击振动记录仪,一般用三轴的,测三维空间的加速度,货物前进后退,左右移动,上下起吊都测到了,非常实用。后来国家把冲击记录仪安装到变压器运输过程列到了《变压器安装规程》里。这时候我这个学物流的终于和振动扯上关系了,并且开始研究这个行业。
自认为,随着物流的精细化,物流过程的控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与振动也将越来越有前途。
现在我代理着全世界物流振动冲击记录仪最顶级的6个品牌的产品,基本是物流冲击振动测试这行中国的顶级商家。同时,我们自己开发的振动冲击设备也已投入市场,得到了老外的赞赏,得到了新老客户的认可。
我庆幸,我的物流人生是与振动结缘的,也将发展的越来越好!
想想,人生就像振动加速度的曲线,有高峰也有低谷,甚至还有空白。
这样的人生才叫人生,才能在老去的时候有所回忆。
回忆那些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振动事...... 不得不说我在上研究生之前完全没有想过我未来的每一天都是在与振动打交道。研究生一开始是在做软件开发,做一款手持动平衡的软件,在做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从敲代码开始,到规范代码,到对代码进行设计,一点一点做起来,做到原型开发完成,开始对软件进行重构,在重构的过程中,我开始到现场进行动平衡的测试,开始学在现场做动平衡,每天白天奔波与各个工厂,与工厂师傅交流改进软件的操作流程,增减功能,晚上回到宾馆更改代码,这个过程中我被现场各种各样的要求变换逼的没有办法,不得不注重模块化,设计模型等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码代码已经不是整个这个项目中的关键了,而是需求,现场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仪器,需要什么样的软件,用户最想使用一款什么样的仪器,这是最关键的,我把做的整个这个软件抽象抽象再抽象,最后感觉已经看不到代码了,看到的是人类语言描述的每一个环节,静态的语言,动态的项目管理,结构化的项目设计。我突然悟到其实精湛的技艺只是实现构想的工具,真正伟大的是思想,是凌驾于世界和时代之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时的我疯狂的迷恋软件开发,不只是敲代码,是这门缜密的艺术学科。现在我当时参与开发的动平衡设备有了一些销量,而且已经销往到台湾,论坛里还有使用这个产品的用户呢,我当时每到工厂做展示的时候都会跟大家介绍振动论坛。但是当时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有一台磨床,做动平衡的时候怎么也做不下去,后来发现是地脚松动。虽然做动平衡的时候也知道1倍频是不平衡问题,2倍频是什么别的问题,但是是从那时起,开始真正注意全面的故障诊断问题,系统的开始学习诊断,主要是齿轮箱方面,在08年开始接触风电的振动监测,从设置仪器参数,选择测点开始,研二与研三几乎全都是在国内各个风电场度过,不停的做实验,积攒案例,学习风电专业知识,毕业论文也是风电机组的振动监测系统(解决变速问题),并且在此期间参与了风电机组远程状态监测系统的软件开发,做风电一直到今天。去年7月毕业直接到龙源电力集团的振动监测中心工作,现在我们中心负责全集团的风电机组振动监测,到各个风电场做振动知识以及状态监测的概念普及,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个风电场的各种机型的数据,我感觉现在的瓶颈已经不是能否找到故障这样的问题,而是针对风电行业这种单机容量小,机组多,吊装费用高的特点怎样制定状态维护工作。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有跟做软件一样的感觉,现在对每台机组的诊断就像是当时敲代码一样,只是这个项目中的技术层面,现在需要寻求的问题是整个风电行业状态维护这项工作到底如何有效的开展,对整个项目有效的设计规划,管理。与振动接触的这段时间,感觉到国内的振动测试技术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长,对于怎样把振动与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大家都在作出不懈的努力,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我国的工业发展作出贡献,打住了,说的太大了,好好干自己活最实在了。在这期间结实了很多论坛里的朋友,感谢大家给我带来的帮助,也感谢振动论坛为大家提供这个机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