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 发表于 2006-4-4 17:52

关于推动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实用 点点想法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4-15 09:49 编辑

  1)将随着多学科及诸多技术的成熟发展,才能慢慢走向实用化;并且走向市场更要很长一段时间。

  2)但大家加强向实用或努力朝推动向实验及实物研究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国内的,大多是理论文章,大多是算例解析与研究,这不是坏事,如果所有的人仅只朝这个方向努力,那么只能等着国外将实物制出来再跟踪吧!!!!实际上要实现这个想法确实不易,不过也应该努力努力吧!大家说是吗???

  3)比如利用成熟的传感器构成传感器监测网络,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如最近很多人用的小波)提取信号特征,(注意的是:什么样的信号特征或损伤指标等问题,当然急需理论支持),再可采用神经网络识别技术等手段进行识别。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冗错性,也可采用模糊方法,也可采用信息融合等技术。

  4)我主要强调的是:大家行动起来,加大实验研究的力度,只要你开展了实验研究,不管成功与否,但至少开展了!但我相信,目前传感技术及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应该能跟得损伤识别方面的理论进展。

  5)欢迎批评。祝大家顺利愉快欢乐!

shgyang200 发表于 2006-4-11 16:10

损伤识别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4-15 09:49 编辑

  就识别方法而言,神经网络法是一个新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好像比较困难

chillyer 发表于 2006-4-22 16:43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4-15 09:49 编辑

  对于在役般的桥梁结构,我觉得应通过动测判断结构整体损伤状况和耐久性,其损伤位置结合其他检测手段较易判断 。

  现有桥梁动测试验往往测试结构前几阶频率和阻尼比,而这些模态参数对结构损伤不够灵敏,同时不能定量反映结构损伤程度,所以现行桥梁承载能力评估仍以结构调查和静载试验为主。

chillyer 发表于 2006-4-22 16:55

回复:(elvin)回复:(bbok)[讨论]大家讨论一下土木...

本人认为,动测始终应立足结构全局,检测关心的是结构整体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一般而言局部损伤对结构整体影响不大,除非是关键部位的损伤,然而这种部位的损伤通过现有的检测手段,甚至结构调查就能发现。

一般结构的裂缝绝大部分非荷载裂缝,以往检测侧重调查结构局部裂缝、强度,裂缝探测一很容易判断结构裂缝情况,然而即便把所有裂缝状况全部测试,也只能定性评价结构状况,或者是利用现有检测规程繁琐的经验系数,对结构进行验算。

wzc 发表于 2006-9-16 11:15

结构损伤识别方面将来发展方向,个人认为是如何将其用于工程实际,解决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现有的林林总总的损伤识别方法,对数值模拟信号均可以得到较满意的结果,但用于实际结构,均不满意。因此除了在损伤识别方法上继续努力,如何将噪音、随机误差和环境因素考虑进去,是将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应用到时间工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dhj_dhj 发表于 2006-9-24 11:52

根据现在的测量手段,能够测得较为准确的就是频率了。但是频率随环境的变化太大了,很可能温度的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比损伤引起的频率变化还大个量级。
个人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环境和频率变化的数据库,保证当损伤发生的时候不会出现不知道是环境变化还是结构损伤引起的。
至于基于振型等的识别方法,个人认为在精度和噪音没法解决的前提下,很难有什么进展,仅停留在数值模拟截断而已。
现在好像流行基于统计模式的,寻找新的损伤敏感特征量的损伤识别,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什么涉及,感觉这个还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www111 发表于 2006-10-7 16:44

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的方向

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的方法,在实际应用起来效果并不好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损伤裂纹在高速扩展阶段须大量吸收外界能量才能够引起模态参数的变化,而损伤裂纹高速扩展阶段对桥梁等土木工程结构来说是短暂的,其预报或监测的意义十分有限。也许以后基于高性能传感元件的监测和损伤识别可能也很难取得突破。

www111 发表于 2006-10-7 20:55

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的方向

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一般有一个过程,通常可以分为裂纹的萌生、裂纹的慢速扩展和裂纹的快速扩展三个阶段。大家讨论的损伤识别,应该是想实现对这三个过程的识别和判断,但目前的状况是我们对已经可见的裂纹都无法确定实际的损伤是处于那个阶段,因此我认为“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内容太泛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能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状况的第三阶段作出有效的判断,对防灾减灾就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外我建议,有条件的会员上传一些实测的数据,在我们论坛的数据库里,只能看到一组西宁河大桥的实测数据,对于西宁河大桥实测数据上传者,我们衷心感谢!!!

liwensheng 发表于 2006-11-13 10:42

原帖由 cactus 于 2005-12-19 15:33 发表
呵呵,楼主不是让大家谈发展方向吗如果别人已经做的很成熟了,恐怕也不会是发展方向了。<BR>这一领域的研究应依赖于多学科的融合,如果单纯是做土木工程的人恐怕很难实现无处不在的分布式传感这一挑战性的目 ...
:victory:
说得非常有理,我是搞混凝土耐久性的,确有同感

realyyy 发表于 2006-11-14 15:29

dhj_dhj:
根据现在的测量手段,能够测得较为准确的就是频率了。但是频率随环境的变化太大了,很可能温度的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比损伤引起的频率变化还大个量级。
个人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环境和频率变化的数据库,保证当损伤发生的时候不会出现不知道是环境变化还是结构损伤引起的。
至于基于振型等的识别方法,个人认为在精度和噪音没法解决的前提下,很难有什么进展,仅停留在数值模拟截断而已。
现在好像流行基于统计模式的,寻找新的损伤敏感特征量的损伤识别,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什么涉及,感觉这个还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
现在就是流行基于统计模式的。模糊的就是厉害。

vipc 发表于 2006-11-22 19:12

现在的健康监测系统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需要测试系统与评估方法的结合,并根据不同的测试对象建立专家系统,形成一个有针对性的专属特性的数据库。当然评估手段和测试系统是通用的,关键是对于特定结构,比如桥梁,采用什么样的评估参数和流程。评估方法成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测试系统随着网络和测试技术融合已在数据传输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并有了成熟的系统(可参见www.vipc.com.cn)。

lookfor 发表于 2007-2-1 10:23

我感觉模型修正是健康监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理由:
1,一些损伤识别的方法,是要基于一个准确的结构模型。而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往往存在一定误差,只有经过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才能对损伤识别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2,模型修正方法从某种意义讲,也可以进行损伤识别。
3,模型修正包含理论的有限元模型,包含的信息更多,因此,不光能进行损伤定位,而且能得到损伤的程度,而有些损伤识别只能进行损伤定位。

ufo_me 发表于 2007-6-4 14:21

那位大哥有同济张启伟研究员的博士论文:桥梁结构模型修正与损伤识别。不胜感激!
我的邮箱:ufo_me@126.com

Luo_yl 发表于 2007-6-13 16:47

以对大跨桥梁进行健康监测为例,现在很多桥梁上都装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比如监测应力应变的,监测位移的,GPS,光纤等等,但是,如何通过这些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来对结构的损伤进行识别以及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却是个急需研究的问题

yxs1 发表于 2007-6-27 10:37

损伤预警用声发射技术比较好 AE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大家讨论一下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