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听见多宽的声音频率范围?
声音是由某种物体振动导致的压力变化所形成的,如敲锣、打鼓,人们讲话时声带的振动开合等。在一秒内完成几次振动就是几赫兹 (Hz),如果完成了 1000次振动,即为1000 Hz,2000次即为2000 Hz。声音在介质中(如空气)以波的形式传递,可被人耳听到。振动频率的快、慢,就是频率的高、低,相对于人耳听觉而言,就是音调的高、低。振动幅度的大小,就是强度的大小,用分贝 (dB SPL) 表示,相对于人耳听觉而言,即为音量的大小。
总之,当我们描述一个声音时,不仅只是讲音量的大小,还要讲频率的大、小或音调的高、低。
正常人耳能听到声音的强度范围大约在0~120 dB SPL,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 < 20 Hz的声音为次声波,人听不见,但大象、鼹鼠等能听见;> 20000 Hz的声音为超声波,人也听不见,但狗、猫、蝙蝠、海豚等能听见。因此,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动物们能感知人类所不能感知的声音频率,在它们已经进入紧急逃生状态时,人类还是一无所知、一脸茫然。
图为动物的听声频率范围
人类除了听自然界的环境声之外,听得最多的就是言语声和音乐声了。言语声的频率范围为100~8000 Hz, 强度范围在40 dBSPL左右。对于大多数人在距离听者1米远处说话,声音到达听者耳朵的音量大约是:悄悄话,30~40 dB SPL;普通讲话音量,60~70 dB SPL;大声喊叫,70~80 dB SPL。
音乐声的频率和强度范围比言语声宽、广,这是因为各类乐器的振动与人类声带的振动相比,频率更低或更高,强度更小或更大。
尽管人耳的可听声范围是20~20000 Hz,但事实上,对于频率<80 Hz,>18000 Hz的声音,无论它们的音量有多大,大部分听力正常的成人都听不到。这是否让您感到意外?
一般而言,随着年龄增大,很多人的高频听力都会逐渐下降,只是这种下降的过程非常隐匿,一般人是不易觉察到的,只有通过纯音测听才能查出来。 所谓纯音,是指只含有单个频率的声音。然而,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纯音,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声音都是包含了多个频率的复合声。
老年人听力损失从高频开始,即使他们的听力对≥6000 Hz的声音完全听不见,但是,对他们日常的言语交流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只有极少数语音频率在6000Hz或以上。然而,当他们听音乐或高频的鸟叫声时,≥ 6000 Hz的声音是听不见的,对他们而言,虽然照样能听见这类声音,但是,所包含的频率范围比实际的频率范围要窄,听起来没有那么尖锐、清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