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nuel 发表于 2016-5-6 13:23

分享:我的Nature Materials论文投稿经验

我的论文链接,欢迎大家去围观:
http://www.nature.com/nmat/journal/vaop/ncurrent/full/nmat4617.html
至今我也只发过这么一篇Nature系列的论文,因此本身的经验是极少的。但是大家从我的论文投稿日期和接收日期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个艰难的过程:先后历时一年半,经历了共八轮的审稿过程,中途还换过编辑,引入过第四审稿人,所以还算有一些经验。下面逐点来具体写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以后投稿提出点建议,少走一些弯路(一般为人熟知且共有的过程,我会省略不讲)。
1. 做研究和论文写作。
做研究本身是一件很累的活动,不仅需要时时关注最新前沿动态,还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耐得住寂寞的精神。短平快,并不是做科研的好选择。
我这篇论文的初始研究兴趣可追溯到硕士期间。和两位老师的学习和探讨,孕育了做这个高难度课题的想法,并且做了初步的探索。为了能够顺利进行这个研究,我在找博士位置的时候,只考虑拥有我需要的两个实验条件的课题组:1) 要有高真空高温炉;2) 波长可调的共振拉曼光谱仪。因此,全世界找下来,我几乎只有几个选择,庆幸最后拿到了想要的offer。

这里的经验就是:1) 做完全新的研究,没人开垦过的处女地;2) 做高难度的研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3) 用全新的思维来啃老骨头。达到其中一点,研究就有了创新性。
在我进入这个课题的四年之后,我已经基本将课题的几个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中间也并没有急于发表论文,虽然也曾心动。但是我深知,不成熟的不成体系的研究,只会帮助我收获几篇一般的论文,于事无补。因此,耐得住寂寞也很重要(做全新的课题,一个重要缺点就是论文引用增加缓慢,因为全世界就没几个组在做相关的研究。相反,啃老骨头成功的话,会迅速带来引用和轰动)。
于是开始论文写作。Nature出版社有一些特殊的规定,需要严格注意。例如:题目和摘要里不要使用Novel,first time等词汇,因为Nature出版社认为,研究的新颖性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时间的检验。此外,题目里也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论文的长度、文献的数量,等等,也需要严格遵守,这些要求在各个期刊网站都能容易找到,就不赘述。
从写作开始,到完成第N轮的修改,大约历时半年,尽量做到完美。然而完美是不可能达到的。在论文接收后,有后期的编辑会对论文进行详细的审阅,提出修改建议,你会发现,有很多细节都没有注意到。
2. 投稿和审稿
Nature及其子刊一般可以选择几种投稿类型,如:甚至可以在写作之前整个研究总结,发送给编辑进行征询意见,得到编辑的肯定之后再写作、投稿;或者干脆直接写好了投稿。我个人认为,第一种只适合大牛来做,或者是联合大型项目研究结题的投稿。普通人还是直接投稿的好。
投稿的类型。Nature及其子刊一般情况下的研究论文分为Letter和article两种,并且明确定义了Letter比Article要求低一些,即只需新颖性和创新性,不要求全面性。An Article is a substantial novel research study that often involves several techniques orapproaches. A Letter reports animportant novel research result, but is less substantial than an Article. (大家发现没有,Nature系统可以爽爽地使用novel一词)
投稿的格式。Nature Materials并没有模板,并且格式并不重要,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我个人喜欢用latex写作,结合文献管理软件,如Jabref,插入文献非常方便。也并不需要上传高清图片,只需要一个word或者pdf文件,包含内容和图上传即可。
一般稿件会分配到主编那里,主编再分配Senior editor来全权处理,投稿中并不能自行选择编辑(Nature出版社的Senior editor比Senior editor高级一些)。
双盲审稿。现在很多Nature及其子刊也允许选择双盲审稿,即,审稿人也并不知道自己给谁在审稿。个人认为,这个选择没有必要。选了这个,你相当于向编辑展示了自己的心虚,是对自己研究的不自信。同理,系统里也可以写,不希望谁谁谁来审稿。这个也最好不要填。即使填了,你也不知道到底会不会送给某人。
送审。什么因素决定论文会不会被送审?我不知道。据说假如稿子处于可送可不送的状态,那么Senior editor会组织开会,大家一起研究商量一下。Cover letter的重要性就在此了,怎样能让编辑知道自己研究的重要性,还不能写得太长,着实需要点时间考虑,反复推敲用词。要杜绝的一点是:吹牛吹过了,就吹破了。PS: 最后署名要写全名。只写名字或者姓氏都不妥。加上title更是万万不要。假如显示诚意的话,甚至可以手写签名。当然,我认为并不会起到什么关键的作用。
送审之后,编辑会发邮件通知通讯作者,你的论文已经被送审了。恭喜!因为你的论文已经有了大约一半的机会被最终接受发表!我依稀记得Nature Chemistry曾经统计过,不送审率大约在90%;被送审的论文中,大约有60%的论文最终被接受发表。各子刊的据稿率都不一样,据说Nature Materials的据稿率甚至高于Nature,不知真假。
那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能知道自己的论文被送审了?没人能回答!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2周的时间。但是我也听过几次,论文投出两三个月都没有送审而被直接据稿的情况(投的Nature Materials)。因此,投Nature及其子刊的时候,等待是这样漫长而悠远,痛并快乐着。有时候,还不如给“死个痛快”。
审稿时间和审稿人数量。我的论文一审用时三个月、共三位审稿人。。。当收到审稿意见的时候,我都快忘了这码事儿了,还在开心地做着实验(相信我,实验是没有尽头的,只有人会累)。。。然而,当收到审稿意见的那一天开始,你会进入更痛苦的时期:改论文,回复审稿意见,写一份有理有据(声泪俱下)的cover letter。那时候你要是想起来做实验的辛苦,也是美美的呢。
在这里,强调一个回复审稿意见时常见的错误认识:回复意见写得越长越好,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真实的情况是,审稿人并不买账,或者并不会因为你写的长了就买账。原因如下:审稿人往往很忙,能给Nature及其子刊审稿的人,基本都是大牛级别的,没那么多时间看你忽悠他。言简意赅才是取胜之道。
碰到纠缠的审稿人怎么办?凉拌!只能和他耗着。Nature及其子刊的编辑都是全时工作的专业编辑,完全依靠审稿人的意见来对文章进行判断。除非你能满足所有、所有、所有审稿人的意见,否则接收是没门的没门的没门的。除非你的导师或者合作者是业界扛鼎人物,否则像我导师一样,第一次发子刊的教授,是没有一言九鼎和编辑争辩的可能性的。
当一个审稿人和你玩了N轮审稿,让你补了N个数据,在某一天深夜抚摸着柔软的内心,轻轻地写下一句:我觉得你不要投子刊了,去投正刊呀,那里的风景更美!你心里会轻轻地对他说一个字,GUN!(PS:我喜欢于坚的诗。如这一句:小杏,在人群中,我找了你好多年,那是多么孤独的日子。)
以上一段纯属娱乐。实际的情况是,在某个审稿人的大力帮助下,我的论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他/她建议我们把一部分内容去掉,以便压缩文章。于是我们不久前投出了一篇新稿子,嘿嘿。
3. 接收以及之后的事儿
通知论文接收时间,并不是论文上标的那个时间,而是之前。接收之后,还有一些小的问题,编辑给出自己的建议,修改之后,再提交论文,系统才显示正式的接收时间。
正式接收之后,就转到了出版编辑的手里。从接收再到论文在线发表,大约需要四十天的时间(编辑说的)。
首先,出版编辑会认真地修改你的论文,如:写作改为英式英语表达方式、查找语法错误、建议增加或减少图片的描述,等等。这时侯出版编辑和通讯作者之间会有若干次邮件的交流。一般编辑给出的修改时间,为一到两天。这里不得不佩服编辑的认真仔细,他会查找到你根本没注意过的错误或者不当之处。
然后,会要求你上传高清图片,一般要求线图为eps或者pdf等矢量图格式,其他图要求至少600 dpi以上,建议也使用pdf格式,因为tiff等格式,有时候编辑不方便修改编辑。大图里面的各个小图,有时编辑会要求单独提供,他们的艺术编辑会重新制图。这里需要十分注意的是,有时候艺术编辑会弄错图的大小,对称性等,需要作者仔细检查(艺术编辑并不做研究,有理解错图的时候,只是图画的棒棒哒就可以啦)。
最后,proof。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因为之前已经就文章的各种问题改过N轮了。
什么时候online?在proof之后,编辑会发邮件通知具体的时间。Nature Materials的规矩是每周一英国伦敦时间下午四点钟更新四篇论文。但是但是但是,不要以为英国人很有时间观念就对了就对了就对了。
貌似现在想起来的就只是这些了。有问题的请留言,我会及时回答的。欧冠之后仓促写就,如有不妥,还请见谅。
                                                2016年4月14日,晚1:00,于维也纳家中。

来源:石磊    募格学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我的Nature Materials论文投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