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 发表于 2012-11-15 09:43

为什么中国航空发动机这么难?

航空发动机技术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的航空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与世界航空强国相比,航空发动机领域仍是我们的“软肋”。中国在航空动力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到20年之上。机。在8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的名为“太行”的发动机涡扇10系列发动在2006年定型时,人们兴奋不已,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太行”的技术水平仅相当于俄罗斯20年前投产的航空发动机AL-31F。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落后?你同意以下哪种观点?基础研究薄弱。新中国建国时,工业基础太差。OR人才奇缺和后继乏人。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在人员规模上仍显不足,航空发动机研制缺乏大师级人物。OR体制结构问题。中国国防目前存在装备来源单一的问题。相关资料1:            中国航空发动机突破技术瓶颈的根本途径   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中国航空发动机突破技术瓶颈的根本途径,在于智能化航空数据库情报技术解密,在于“情报技术解密”专家团队,在于航空发动机研制法规。请问:“中航工业”你有吗?如同国家发展在于体制革新、在于信息化建设。这一点,中航工业总经理看到了,国家总理也看到了。只可惜他们的助手不懂得如何体制革新、不懂得如何信息化建设。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中国航空发动机突破技术瓶颈的根本途径(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数字计算经历了从手工计算、算盘、计算尺、计算器、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文字处理经历了,手写、刻字、印刷、复印、打字机、计算机文字处理、文献数据库、影视动画、专家知识库、互联网平台。航空发动机设计发展到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航空发动机文献发展到使用“智能化航空数据库”,以及图文并茂影视动画的专家知识库。雷达相当于情报技术解密,导弹相当于计算机辅助设计,雷达一旦失灵导弹必将失去目标。没有情报技术解密(发明与创新),型号研制就会失效(过时、落后)。情报技术解密是什么?就是组合发明,就是技术创新。“智能化航空数据库情报技术解密”就是在已有科技成果基础上,进行航空发动机组合发明与技术创新。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们党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的重大举措。为航空发动机信息化建设,组建“情报技术解密”专家团队,巧妙利用已有科技文献、科技成果及制造技术铺平了道路。从此,中国飞机发动机有了跨越20-30-50年的可能性和希望。
2008年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多用途碟形战机及环形岛礁母舰的需要,是冲破第一岛链围堵、走向深空、走向远海的需要。走的是国际合作、项目投标、经济效益的发展道路,而不是中美俄军备竞赛。如果“中航工业”规划100亿打造航空发动机,1》必须建立智能化航空发动机文献数据库;2》建立航空发动机科技档案数据库;3》建立图文并茂影视动画的专家知识库;4》完善航空发动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集成系统。在基层研究所成立“航空发动机信息化办公室”,统一管理和使用上述战略资源。
在几十万条航空发动机文献数据库排序、分析、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报技术解密”专家团队的作用,巧妙利用科技文献、科技成果及制造技术。平日里不练兵,战时如何取胜?没有航空发动机信息化建设,就不会有一系列的大量的发明与创造。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到了航空发动机领域就看不清楚了那?通过“智能化航空数据库情报技术解密”推广培训,可使中国与美国的差距由20-30年减少到3-5年,甚至是超越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经济腾飞需要军事力量保驾护航,需要先进的战机和发动机。在今后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在意识形态的高度包容中、在跨国经济的急速发展中,中国空军能否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能否设计高压离子脉冲爆炸推进技术的航空发动机?中国能否设计“多进气道变循环全方位涡流喷口航空发动机”及“多用途碟形战机”?需要依靠自己的“情报技术解密”专家团队,建立智能化多用途碟形战机文献数据库、科技档案数据库、图文并茂影视动画的专家知识库、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集成系统。建立多用途碟形战机特有的管理体系,避免离退休生老病死导致的专家知识流失。美国用高科技项目拉动经济发展,吸引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获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通过“情报技术解密”的组合发明与技术创新,可使多用途碟形战机筹备工作及型号研制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民航飞机有个致命缺点:起飞降落必须依靠1000-2000米跑道,空中一旦出现故障无法及时降落,空中失速坠机导致机毁人亡的悲剧。波音飞机事故率不到10万分之一,但坠机事故死亡率却高达80%。多用途碟形战机不需要大型机场和超长跑道,甚至可以在高楼平台上起降。空中出现故障可以及时降落,避免了失速坠机导致的机毁人亡。所以说:研制“多进气道变循环全方位涡流喷口航空发动机”是完善飞行模式的当务之急。多用途碟形战机首先有升力,再用同种动力装置产生推力。通过机翼气动/飞机结构一体化设计以及变结构三角翼,使流体升力大大提高。多用途碟形战机动力装置为:升力系统+推力系统。将F35战机F135-PW-600发动机设计思想倒过来使用,首先需要升力、其次产生推力。这是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学领域的综合应用,它将深刻影响未来空中决战的模式。使用该动力装置的多用途碟形战机,可用于空中指挥预警机、客货两用运输机、歼击机及战斗轰炸机、超音速无人驾驶战斗机。它可以悬停在空中,无需转弯便能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任意飞行,它可以轻松自如的躲避导弹攻击。它不是简单的垂直起落战斗机,它的构思来自于“飞碟”技术的启发,是美国空军“曙光女神”飞机的姐妹篇……

相关资料2:       航空发动机人才短缺 国产大飞机难装“中国心”当中国希望建造自己的大型客机时,却发现没有一颗可用的“中国心”: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这是自主研制大型客机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11月6日开幕的珠海航展上,承担国产大型客机发动机研制任务的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商发),用三维动画展示了一款发动机初步设计方案。在他们看来,不考虑高超的性能,先制造出一款“能用”“及格”产品,是时下第一要务。中航商发宣布,国产大型客机发动机总体方案定义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有望在多轮修改、完善后,于2011年确定基本技术路径,并在“十二五”期间研制出一台完整的发动机验证机。
但在业内专家看来,产品仅仅能用,显然不足以在目前已经被GE、普惠和罗尔斯·罗伊斯垄断的市场上具备竞争力。“你的产品必须足够安全,更要足够省油,否则白给航空公司,人家都不要。”
自主研制路径“这是我们公司20多位工程师一个月攻关的结果。”中航商发规划发展部倪金刚博士为本刊记者讲解发动机三维动画时说。这部几分钟的动画片显示,由整流罩、风扇增压级、中介机匣、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级间机匣、低压涡轮、涡轮后机匣九大单元体组成发动机内核,九个部分精密耦合后,再加上外部管路和附件机匣,就可装配成一台完整的商用发动机;然后,嵌入飞机整机制造商所做的短舱中,就呈现为人们直观印象中的大飞机“心脏”。

“基本上是做全了,但是结构、形式和位置上,还需要完善,包括叶片、涡轮盘、压气机、多少级,基本上都将按照初级的设计来完成。”倪金刚说,此后的发动机设计和研发都要以此为参考,不断更新和完善。
今年5月,中航商发正式启动了国产发动机项目总体方案定义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目前,十多个专业组正开展方案设计、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预计今年内完成第一轮设计方案。
中航商发介绍说,商用航空发动机是当今工业领域惟一要同时解决超高速、超高压、超高温三大技术难题的制造品,研制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投入多,周期也更长。
此言不虚。以目前国产大飞机项目选定的惟一一款外方发动机为例,这款发动机尽管是一款改进型产品,从立项到最后下线也需要八年时间。
2009年12月底,负责中国大飞机研制和销售的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为其首批中型商业客机C919选用了法国CFM国际公司的发动机。为争取这一项目,CFM国际公司在其原有CFM56系列发动机基础上作出改进,推出全新LEAP-X1C发动机。这一项目于2008年中正式启动,预计交付时间到2016年。
可以说,上述三维动画展示了中航商发选择的自主研制路径,但这只是可能的路径之一.……

wqq839 发表于 2013-1-27 19:32

我就是学航空动力的,自我感觉我们国家人才是有的,但是有些时候有研究成果但没办法制造。比如涡轮扇叶我国自己制造的就不过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中国航空发动机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