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2世界力学家大会倒计时一百天时提议考虑火炬传递
北京2012世界力学家大会倒计时一百天时提议考虑火炬传递被誉为“力学奥林匹克”的世界力学家大会将于一百天后在北京隆重召开! 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力学年”!
为了迎接这一盛会,我提议考虑搞一次像奥运火炬传递那样,或者在网上搞一次在线火炬传递,如何?腾讯曾经组织3000万网民网上奥运火炬传递。 http://www.mathchina.com/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2244 www.ictam.net
我曾经向负责人杨亚政提出这个建议,他说很好。
2012年8月,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简称ICTAM2012)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ICTAM是力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每4年召开一次,被誉为“力学奥林匹克”。中国力学家为争取这一盛会在中国召开,进行了20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8年取得了ICTAM2012的举办权,这将成为中国力学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决定,将2012年命名为“中国力学年”。《力学与实践》第34卷第1期刊登的清华大学朱克勤教授撰写的介绍世界力学家大会:。
关于“世界力学家大会”和“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
朱克勤
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简称ICTAM)将于2012年8月19~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四年一届的世界力学家的盛会。今年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力学家将汇聚北京,宣读和交流他们在力学理论和应用的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力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表明中国力学研究的成果已经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认可。ICTAM的主办单位“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简称IUTAM)是国际力学界具有最高学术地位的学术团体。
IUTAM执行局的现任主席是T. J. Pedley,他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G.I.Taylor讲座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的流体力学家。在英国皇家学会Fellowship资助下,笔者于2005年和2006年夏天两次到英国从事合作研究,当时在我主访的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王文教授的陪同下,曾到剑桥大学拜访过Pedley教授。当时他刚刚从系主任的位置卸任。作为流体力学著名杂志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的两个主编之一,尽管正忙于第2天将在剑桥举行的该杂志五十周年的庆典,Pedley教授还是抽出时间热情地接待了我(图1)。他首先在会议室认真听取了我最近关于分数阶黏弹性流体研究的进展,并就感兴趣的分数阶微分的定义和力学含义进行了讨论。然后,在咖啡厅的闲谈中,他提及了中国力学学会对举办世界力学家大会的申请。Pedley教授的知识渊博和对前沿问题的钻研精神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在他作为IUTAM执行局主席的任期内,中国举办世界力学家大会申请的多年努力最终得以成功。
本文将简要介绍第一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及其重大意义,IUTAM的成立过程,中国学者参与大会的历史。
http://swgk.imech.ac.cn/uploadfiles/20120515/image004.jpg
图1 作者与IUTAM执行局现任主席T.J. Pedley (2006 剑桥大学 )
1、第一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1924年)
IUTAM和ICTAM的历史可以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在德国Aachen空气动力学研究所任所长的von Kármán教授倡议,尽快举行一次由各国科学家参加的学术讨论会,来交流各国学者在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1922年9月来自欧洲各国的约30位学者在奥地利的Innsbruck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议期间,von Kármán提出了扩展交流领域,举办国际应用力学大会的设想。当时出席该次讨论会的荷兰力学家C.B. Biezeno(1924年第一届世界力学家大会的主席)在1960年第十届ICTAM开幕式的致词中回忆:“Innsbruck会议的成功应该归功于von Kármán的精心组织,并提出了在应用力学这一更宽范围内举行国际学术会议的建议”。192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在荷兰的Delft召开,有来自各国的207位学者参加了大会,共递交了大约50篇学术论文(图2)。会议决定每四年举行一届,并组成一个常设的国际委员会来协调大会的组织工作。
成功举办第一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向世界表明了应用力学在国际科学界作为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对此,荷兰/美国双重国籍的著名数学家Dirk Struik评论道:“宣告在Delft举行国际应用力学大会的影响与宣告举行有关海星研究的国际会议相同。力学一直被认为是数学和物理学中一个小的分支,而冠以“应用”力学的限制则可能意味这是一个极窄领域专家参与的会议,并可能成为目前学科过细划分从而破碎的一个糟糕例子。但此次会议的举行表明,应用力学本身已经是独立于其它主要科学领域之外的一个完全成熟的研究领域。”
http://swgk.imech.ac.cn/uploadfiles/20120515/image006.gif
图2. 第一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的参会者(取自IUTAM官方网站)
为避免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举办年发生时间冲突,第二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提前到1926年在瑞士Zürich举行。其后,第三至第五届大会分别在Stockholm (1930), Cambridge UK (1934)和Cambridge USA (1938)举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国际应用力学大会不得不中止举行。
2、IUTAM的成立(194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应用力学大会恢复举行。1946年9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六届会议期间,荷兰Delft大学的Jan Burgers教授提出了成立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的计划。早在1946年1月18日,他在给英国剑桥大学G.I. Taylor教授的信中写道:“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Unions,简称 ICSU)的秘书长Stratton提议国际应用力学大会应该转换成一个联合会,这样就有了永久的功能,并可以隶属于ICSU。…我希望将大会转换成联合会的计划得到你的赞许,你在访问美国时或许可以同我们的美国同行详细讨论此事”。Taylor一周后回信给Burgers:“我不能确认将应用力学大会作为ICSU一部分的事是否为明智之举。但我敢说这是正确的事情,应该认真讨论…。如果我见到von Kármán,我将询问他的想法。” 关于此事,法国组委会主席H. Villat在1946年6月写信给Burgers,指出他已写信给法国的一些同行,并得到了普遍的赞许。
创建联合会的直接动机很简单,从Delft第一届大会开始,会议总是由举办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来负责。只有在大会期间,大会国际委员会才有机会一起讨论有关会议组织的相关事宜。在两次会议的四年间隔中,国际委员会既没有职责也不活动。在Burgers的积极倡导和各国学者的支持下,在第六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期间,大会委员会决定设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以便在两次大会的间隔期间,具备组织和协调有关学术活动的可能性。9月22日,在巴黎大学举行了IUTAM第一次理事会,经过充分的讨论,在9月26日的第二次理事会上,一致同意建立永久性的组织IUTAM,由 Burgers任联合会秘书,并将国际应用力学大会的名称正式更改为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
1947年6月,IUTAM被正式接受为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的成员。同年9月,IUTAM的临时执行局(provisional Bureau) 成立。临时执行局决定第七届世界力学家大会于1948年在英国伦敦举行,并提名组成了首届IUTAM执行局,执行局由主席、副主席、司库、秘书长和其他4名委员组成,每年召开会议,任期4年。IUTAM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General Assembly),各国理事的数额由其认缴会费的等级决定。世界力学家大会闭幕期间,执行局(Bureau)实施大会决议和处理日常工作。
3、历届的世界力学家大会与中国学者的参与
从1924年开始,世界力学家大会已经先后举办了22届,除了在美国和加拿大之外,主要在欧洲举行。亚洲只是1996年日本在京都举办过第19届会议,2012年的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
中国学者参加世界力学家大会的历史较晚。首次参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在巴黎举行的第6届大会。时任清华大学教授在欧洲学术休假的周培源和曾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时任上海市教育局长兼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的顾毓琇参加了该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并当选为理事会理事(Member of General Assembly)。他们还参加了1948年在伦敦召开的第7届ICTAM大会。
在世界科学史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力学研究起步要晚许多。在欧洲,以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为标志,当欧拉《力学或运动科学的分析解说》(1736年) 、伯努利《流体力学》(1738年) 、达朗贝尔《动力学》(1743年) 、拉格朗日《分析力学》(1788年)等一系列力学的经典著作先后出版时,同时期的中国古老书院还处在封建教育体制的四书五经阶段。进入二十世纪后,1932年清华大学组建工学院,当时根据力学大师von Kármán的建议,在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系内设立航空工程组,由von Kármán推荐的华敦德博士(F. L. Wattendorf)担任航空工程讲席教授,1935年清华大学建成了中国第一座航空风洞,中国才开始独立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高校的院系调整时,在北京大学创办了我国首个力学专业。1956年,由周培源、钱伟长、郑哲敏、朱兆祥四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9届ICTAM大会。1980年,中国力学学会正式成为该组织的会员国。以周培源为团长,林同骥为副团长的中国力学学会代表团一行13人参加了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15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团员有叶开沅、钟万勰、陈钟祥、刘慈群、高玉臣、云天铨、徐建军、刘殿魁、盖秉政、程耿东和黄永念。周培源和林同骥当选为第16届大会委员会的委员和新一届理事会的理事,。1983年,周培源和方钧参加了在英国剑桥召开的理事会。1984年,中国的力学工作者33人由周培源和林同骥带队参加了在丹麦举行的第16届大会,回国后,石光漪以“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和第16届ICTAM概况”为题写了详细报道,发表在《力学与实践》第6卷第6期。从此,我国力学工作者积极参与IUTAM的各项活动和历届世界力学家大会,获得国际力学界同行的好评。
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先后在IUTAM担任理事的有:周培源、顾毓秀、林同骥、钱令希、王仁、郑哲敏、何友声、黄克智、白以龙、崔尔杰、李家春、杨卫,其中王仁、郑哲敏担任过IUTAM执行局委员;先后在ICTAM大会委员会任职的有:周培源、林同骥、钱令希、郑哲敏、王仁、庄逢甘、程耿东、白以龙。
IUTAM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体理事会,最近一次的理事会2010年在法国巴黎城市大学举行(见图3),白以龙理事、杨卫理事、李家春理事和大会委员会委员程耿东教授参加了相关的会议。我国作为ICTAM2012大会的主办方,主席白以龙教授和大会秘书长王建祥教授应邀全程参加了IUTAM大会委员会及其执行委员会工作会议的讨论。
(本刊转载时有删节)
http://swgk.imech.ac.cn/uploadfiles/20120515/image008.jpg
图3 IUTAM理事会2010会议(取自IUTAM官方网站)
http://www.mathchina.com/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2244 www.ictam.net
页:
[1]